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赵建华)被称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在中国受到的重视依然抢眼。5日公布的中国“十二五”(2011年到2015年)规划纲要草案用长达9页的篇幅表示,“十二五”要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草案强调,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实施农村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建设项目,补充耕地2000万亩。
草案表示,年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草案称,要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同时,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草案强调,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草案说,按照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高于8310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超过7%。“十二五”要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同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缩小征地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
草案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的倾斜力度,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扶贫标准。
草案还指出,“十二五”要推进蔬菜等标准化生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基本实现全国游牧民定居目标。
草案希望,“十二五”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