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中新社记者 闻育旻
中国“十二五”开局年承前启后,既要调整步伐迈向更高台阶,又须脚踏实地、有的放矢,书写在这一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核心数据亦是如此。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等在内的九大指标数据,较之去年已有微调,较之今后五年远景目标则更符合当前实际。数据的演变,反映出在这发展形势“极其复杂”一年,政府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中艰难平衡的谨慎“落子”。
其中,有2个数字尤其引人关注:温家宝提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数据升降体现政府用心
与2010年数据相比,7大指标数据呈现“两平、三降、两升”的态势。
“两平”: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8%和城镇新增就业 900万人以上。今年与去年报告数字持平。
“三降”:
——“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赤字规模较之去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
——“广义货币增长目标16%”,较之去年17%的目标降了一个百分点,此外,今年报告中未提具体新增人民币贷款数额,是一新变化。
——“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较之去年433亿元的投入略有减少。
“两升”:
——“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4%左右”,较之去年报告中“3%左右”的预期目标有所提升;
——“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 9884.5亿元”,比2010年报告中的“8183亿元”有增长;
由上述数据可见,降的是宏观经济过热的温度,升的是百姓民生的保障。温总理所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便体现在这升降之间。
关键指标变化展开“大棋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一系列“十二五”时期目标和任务,这些数据既与今年工作目标数据有交集亦有差异,体现“十二五”期间,政府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图。
经济总量指标方面: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8%”改为“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报告并提出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GDP将超过55万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方面:
——“十二五”期间新增“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和“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目标。
发展社会事业方面:
——“十二五” 期间新增“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目标。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
——“十二五” 期间新增“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等目标。
改善人民生活方面:
——“十二五” 期间新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等目标。
不难看出,“十二五”期间,新目标、新考核体系将逐步登场,政府亦将朝着“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方面迈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