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题:就业难、用工荒如“鸳鸯火锅”委员、代表各献高招
中新社记者
当下的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和部分企业“用工荒”问题并存,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新闻热点话题,有评论形象地将此两者喻为“鸳鸯火锅”。
正在此间参会的11位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了中新社记者采访,就此建言献策。
樊建人委员认为,中国目前备受瞩目的就业问题,其实并不是缺少工作岗位的问题,而是需要就业者能不能用起来、发挥作用的问题。
林光如委员说,职业教育院校应该提供大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样板,冯军委员在提案中建议从校企合作方面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改革高校大学生实习制度,建立“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岗”,合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
施耀忠委员建议各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和培训;各级政府要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体系,设立专项资金。
国家和有关部门已出台很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是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林明江委员认为,解决就业问题需要一是推出相应政策法规;二是就业人群方面转变就业观念;三是广开渠道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基层、民营企业,或者是自助创业。他还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出国深造再回国服务。
周健民委员也认为,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去,大中城市则应该在大学生权益保护上下功夫。
林嘉騋委员建议,政府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启动大学生村官工程、志愿者工程、大学生创业就业工程。
陆永兰代表说,政府要着力于构建一种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意识,从而使后者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她也提到,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尤显重要。相较于更重视职工技能培训的国企,私企对于企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蔡继明委员认为,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将2亿多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包括他们的下一代,与城市居民享受相同待遇。
阿称委员说,四川汉族农民劳务输出已达瓶颈,该省主要少数民族当中以彝族人口较多,但其劳动人口目前多数只具备传统农牧技能,同样需要进行更多的职业培训,才能进入东部城市从事各种服务产业。
全国政协常委管国忠则表示,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就业难”和东部“用工荒”并存,中央政府有必要对西部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孩子“闯出去竞争”。(完)
(中新社记者孙自法、尹力、欧阳开宇、张丹、石岩、詹托荣、刘舒凌参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