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市限购令影响尚待观察 部分开发商持观望态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1日 16:46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3月1日电(记者 任丽颖 孙晓铮 董智永)继北京出台“京15条”,以提高户籍门槛来限制购房后,类似的楼市“限购令”迅速向中国近二十个二线城市以及部分三线城市蔓延。中国再次使用行政手段调控楼市彰显了政府“治楼”的决心,但仅靠限购令这条“缰绳”能够勒住地方楼市这匹“烈马”其影响尚待观察。

  河北亚东国际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曹先生最近一直在仔细研究河北省会石家庄市2月21日出台的“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落实住房限购措施实施细则”。

  “这是割肉的刀子,但并不可怕。”他说,“限购令虽然限制了外地人购房,但是同时也宽松了他们在本地的落户制度,所以我觉得这个制度对于房地产影响其实不大,更多的是信号作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当地的开发商都持有和曹先生一样的观点。大家目前都选择观望,有的甚至认为限购政策恐难长远。

  国务院1月27日出台调控房市的“新国八条”规定,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前出台房地产限购令实施细则。

  2月16日,北京出台“京15条”调控政策,在北京调控前后,许多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纷纷出台了类似政策,目前已有近二十个城市出台限购令。

  很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中央开始下决心用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了。在政策的影响下,全国楼市市场确实也迅速陷入恐慌。

  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及伟业我爱我家的统计数据,楼市调控细则执行首日(17日),住宅市场网签总量与前一日相比暴跌近九成,达86.78%。北京中原预测,2月市场总网签不足万套,相比1月份的23478套下调6成,这也将创造2010年2月以后的首个不足万套月。

  然而,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不利”消息,之前在中国狂热的房地产市场里“舞蹈”过的开发商们也在努力保持着淡定。

  “一两年内还会出台新的政策来取代它,因此我觉得很多开发商都会想要扛过这段时间,尤其是那些很有实力的开发商。”河北国大房地产经济公司房产经济人赵二田说。

  亚东国际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曹先生也认为,等到限购令的时效一过,中国的房价可能会出现报复性上涨。

  “目前限购令刚刚出台,老百姓都在持观望态度,期待房价下跌。一旦限购令的时效过去,或者地方政府的政策有所松动,很多人就会开始恐慌,想要赶紧先买一套,否则政策再变来变去,白白浪费了观望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对于购房的需求会有大幅度的增加,而开发商刚刚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生意荒’,也会加大放盘的力度。在这两个动力的推动下,限购令结束之时,就是房价开始上涨的时候。”他说。

  除了等待“限购令”这段煎熬时期过去,开发商们还有其他办法。“首先我们会促销,另外一点就是我们会采取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的办法,我们可以在刚刚拿到地的时候把住宅改成商品房或者商租,”赵二田说。

  不过,他不认为限购令会使投资者从一二线城市退到三线城市。因为,很多二线和三线城市的老百姓手里有两套住房,还想再买房的毕竟是少数,炒房者的空间很有限,所以开发商主要在调整产品设计上做文章。

  河北冀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世庆认为房地产很难调控,难就难在其经营特点:无设备、无场地、无人员。“它很灵活,很多人一看政策环境不好,可能转行做别的了。但是一旦政策宽松就又回来了。因此它不好调控。”

  尽管限购令对部分开发商来说,可能不构成影响,但他们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下决心调控房地产了。

  “限购令主要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到政府的决心,使大部分购房者有一种观望的态度,这样的话销量势必萎缩,房价上涨的趋势会有一个减缓,”河北国大房地产经济公司房产经济人赵二田分析说。

  他指出,开发商最缺的就是资金,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就会减缓开发的速度。同时,一些资金实力不雄厚的公司就会自动退出这个领域,这也算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在接受网友在线访谈时表示对抑制房价还有信心。他表示:从去年到今年,政府一共先后出台了三次调控措施,总体上越来越有力,越来针对性越强。同时他也呼吁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应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

  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梁跃民对此表示:“限制购买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房地产价格目前还看不出来最终效果。其实,最根本的办法还是终结‘土地财政’。政府应该改革土地和财税制度,继续深化房产税试点,并加大保障房供给,这才是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长远办法。”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