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摩根大通:小麦价格走高对通胀影响有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8日 19:43  财经网

  【财经网专稿】记者 潘颖 2月18日,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Jing Ulrich)发布报告称,对严重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量化为时尚早,相信小麦价格走高对中国通胀的最终影响有限。

  李晶表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主力期货合约于2月初呈现加速势头,并一路延续。然而,这些变化尚未反应于零售价格,据财政部的跟踪数据显示,面粉价格于截至2月13日止一周仅上涨0.2%,前一周则持平。

  1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显示,中国食品价格在2010年12月份有所回落之后继续呈上升之势,同比上升10.3%,而2010年12月份则为9.6%。尽管交易所交易小麦的价格仍然偏高且波幅较大,但相信小麦价格走高对中国通胀的最终影响有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食品占CPI权重已从33.2%下调至31.0%;其二,尽管粮食进口的可能增加,但中国在2011年的自给率仍有望保持在95%以上。为抑制价格波动及增加农民收入,中国政府通过拍卖储备粮或在丰收时设定最低收购价,积极管理粮食价格;其三,中国的小麦需求主要与包子和面条相关,与西方的面食相比,这些食品对小麦品质的要求通常较低,而小麦期货价格一般与优质小麦有关,此类小麦目前供应短缺。

  李晶称,干旱是个长期问题。2010年的冬季干旱问题主要集中在并非主要粮食产区的西南部。然而在一年前,干旱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据称共影响1090万公顷农田,其中多数是位于8大小麦生产省份的冬小麦。冬小麦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的近20%,小麦产量的90%。然而,当时中国主要小麦产区的全年产量仍有小幅增加。目前,干旱影响670万公顷作物,导致280万人面临饮水短缺问题,但通过快速、人工密集型灌溉,即使严重的旱情也能得到缓解。

  此次旱情的受影响地区包括主要的小麦生产省份山东、河南、河北以及江苏,这些省份共占中国2009年小麦产量的63%。冬小麦一般在9月份至11月份期间种植,之后在低温下进入冬眠期,在次年3月份开始生长(最终在夏初收割)。农业专家指出,冬小麦的生长季节仍有数周,而2月末至4月初属于关键时期,期间的降雨量将决定产量结果。

  迄今,为应对降雨量不足,中央政府已拨款129亿元用以增加粮食产量和缓解旱情。国土资源部已开始在全国的干旱地区实施大规模紧急灌溉措施,初步以山东省为主。当地正在钻探1,000口水井,共动用5,000名技术人员和500台钻探机,提供居民和牲畜用水以及灌溉33,333-53,333公顷农田。

  在采取积极的灌溉措施以及经历近期的降雪之后,农业部于评估后表示,截至2月14日,干旱地区减少4%,受严重干旱影响的地区则减少11.6%。截至2月15日,8个省份的受影响面积减少至671万公顷(2月10日为770万公顷),而面临严重干旱的面积则减少至121万公顷。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