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转型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13:20  财经国家周刊[ 微博 ]

  第二大经济体的转型思考

  “二战”后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想成为世界强国,除了有傲人的经济成绩,还需要有体制上的可持续性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在2011年还会保持9%~10%的增长水平,由此,中国GDP将持续超过日本。西方舆论也普遍表示,“中国经济赶超日本”早在预料之中,甚至认为“中国迟早将取代美国的位置,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使得“世界其他国家必须重新评估这个新的经济超级大国”。

  实际上,重新评估中国经济地位的客观现实已经存在。2010年10月23日,在韩国庆州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与会各国达成共识,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份额改革问题达成共识,商定将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在内代表性不足的国家转移6%以上的份额。份额改革完成之后,中国IMF持有份额将从现在不足4%升至6.19%,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仅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各成员国向IMF认缴的股本为该成员的份额。这一份额将决定各成员获得IMF投票权的多少、贷款的额度以及特别提款权SDR的数量。IMF确定成员份额的多少取决于其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度、波动性及外汇储备水平等因素,从而反映所谓的一个国家的“相对经济地位”。

  人们还记得,在1968年日本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出版了畅销书《日本第一》;而在中国崛起为“全球老二”时,英国人雅克·马丁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也正在热卖。

  但中国从最高决策层到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因媒体评论、统计数字的崛起而沾沾自喜,而是极为理性、平静地对待“总量第二”。

  GDP统计方法无法真实反映一国包括科技创新、法制环境、市场秩序等在内的整体经济竞争力。无论是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PPP)法,只是统计方法上的差异,中国GDP总量超日本,并不令人意外。“超越日本”之后,人们关注着以下一连串的问题:中国实际人均生活水平超越日本了吗?中国人的幸福指数超越日本了吗?中国的科技水平超过日本了吗?“中国制造”在世界上超越了“日本制造”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超过日本了吗?……

  比如,中国财政收入2010年有望达8万亿元,居美国之后列全球第二。尽管近年来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力度还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上学、看病、住房等还是老大难问题。

  2010年,正值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为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发展目标,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将围绕这一主线,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结构的调整,同时将加强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或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经济转型的三大亮点。

  “十二五”规划被认为将在下一个五年进一步深化中国的“转型”战略。而许多中国人在期待,“十二五”能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国富到民富的“中国梦”。

  编者语:GDP反映的现实是,中国与以民富为发展目的的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二战”后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想成为世界强国,除了有傲人的经济成绩,还需要有体制上的可持续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