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豪车门等丑闻不断 保障房保障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09:46  南方日报[ 微博 ]

  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在长达一年的审核、公示过程中一直风波不断,一些申请人资料弄虚作假,骗购、骗租事件接二连三出现,出现了“豪车门”、“豪宅门”、“零资产”等丑闻,审核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就算是最近公布的终审合格名单,依然没能赢得公众信服。

  在今年“两会”上,许多提案议案直指保障房申请、分配、利用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希望改变现有的保障房分配政策。如“保障性住房应只租不售”、“取消保障性住房,加大商品安居房、廉租房开发”等。

  而郑学定等20多名人大代表前日联名提交了一份询问案,就深圳保障房建设与管理等问题,申请向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等部门进行询问。若获得最终通过,这是自2004年以来,深圳时隔7年首次出现在人大会议上的代表询问。

  保障房一买一卖差价达百万元

  政协委员们调查发现,在“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16.9万套,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了8209套保障性住房。而在“十二五”期间,深圳市计划建设24万套保障性住房。这些保障房如何公平、公正、公开地分配到真正需要保障的家庭手中,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协委员苏振声指出,经济适用房的购买价往往低于同地段、同面积商品房的好几倍,与市场价的差距甚至高达百万元。这也意味着,一旦获得了经济适用房的分配资格,也就得到了高达百万元的资产增值,而且申请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后取得经济适用房的完全产权,之后便可出售,转手倒卖的利润空间巨大,这是有人对经济适用房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对骗购行为的处罚:一是取消今后一段时期的申请保障房资格;二是罚款5000元,即便是擅自转让、抵押、出租保障房或将保障性住房用于经营性用途者,也就处以两万元罚款。

  “5000元—2万元的违法成本同百万元的利益驱动比起来,实在是难以制止有人开着奔驰、宝马来打保障房的主意,申请人弄虚作假现象层出不穷就不足为奇了。”苏振声说。

  “保障房名单漏洞百出有损政府公信力”

  政协委员吴长文认为,从这两年保障房的分配情况来看,确实出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保障房名单漏洞百出有损政府公信力。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申请人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政府保障房,这些房子一旦入市流通,动辄是几百万元。这同诈骗、贪污受贿罪有什么区别?

  苏振声表示,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隐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和相对较低的造假风险,必然导致申请人趋之若鹜,造成保障房审核工作量陡增,增加了不必要的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同时,政府监管力度不足也是重要问题。

  目前保障性住房审核为“三级审核,两次公示”,初审在街道办,并进行第一次公示;随后到区建设(住宅)局复审;最后到市住房和建设局终审,并进行第二次公示。在目前审核工作尚停留在“一事一议”而无常效制度的情况下,基层审核人员要在限期之内完成繁重的审核工作,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

  有街道办工作人员就表示,街道办作为基层单位,根本无法去银行调查申请人财产,去国土部门调查房产,“只能依赖申请人的诚信”做形式审查。

  然而,深圳是座土地资源甚为紧缺的城市,政府拿出寸土寸金的土地来建保障房,当然要追求住房使用的高效益。而保障房一旦出售,则意味着可以长久拥有。在有限的土地存量和不断新增的保障房需求人口的矛盾中,出售模式必然会导致政府建设保障房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保障房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当申请者经济情况改观后仍然占有保障性住房,这对其他人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公共资源浪费。

  -支招

  保障性住房应只租不售

  “应该适时修订《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删除其中关于出售保障房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保障房只租不售的供应思路,对于已建设好和正在建设中的经济适用房,则全部改为‘廉租房’,停止购买。对于已经出售的经济适用房,为避免它们扰乱市场,必须禁止上市交易。如果业主确有需要出售,则只能由政府回购。虽然现行的保障性住房条例也有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并未得到执行。”政协委员苏振声说。

  “保障性住房只租不售”的思路得到政协委员罗昉的支持,他在《关于廉租房保障房管理》的提案中也提出,因为巨大的差价,所以保障房就只能发不完全产权的绿色房产证,使其不能像商品房一样在市场上流通买卖。

  人大代表杨剑昌则认为,应该取消保障性住房,积极发展公共租赁房。深圳目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善,政府难以对个人真实财产及收入情况进行有效监管,这也是世界通病,加之瞒报、假报、转移财产以求获得保障性经济适用房的行为成本低廉,极易被违法者所利用,市政府应该及时停止保障性住房政策,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发展只租不售的公共租赁房。

  骗购者应追究刑事责任

  对骗取保障房的住户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法律的途径严惩弄虚作假者,在很多代表和委员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苏振声介绍,按我国《刑法》第266条对诈骗的解释,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照一下法律,拿假材料申请保障房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诈骗犯罪,而鉴于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的差价高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所以诈骗数额可谓特别巨大,因此,量刑都可判无期徒刑。

  如果仅按现有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来处罚,对造假者只是处以5000元罚款及取消若干年内的申请资格,而不追究刑事责任,处罚太轻。那么,保障房工作中的骗房行为将会无休止地上演。

  政协委员吴长文也认为,应该尽快修订《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并配套出台相应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新条例要明确查处的司法机关,并要求售房主管单位在经济适用房分配的同时,公布每套房的当年相应市场商品房的评估价。若定义非法牟利为该房的市场评估价与经济适用房价格之差,即相当于诈骗金额,以弄虚作假非法骗取住房的手段应定为诈骗罪。

  建立保障房退出机制

  政协委员蒋明在提案《关于科学制定深圳保障性住房制度》中指出,应该建立保障房可退出机制。现今的保障性住房,一次购买终生够用,不用退出。使得许多申请者在申报时,采取财产转移、财产隐瞒等手段,所以政府必须建立可退出机制,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财产检查,这样可迫使部分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申请者退出。

  “由于收入统计机制在经济适用房申请、审查环节存在诸多弊端,不宜将经济适用房作为解决保障性住房的主要模式。而是最终取消经济适用房,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全部资源集中于建设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应该力举廉租房的‘廉租’而不是经济适用房的‘廉售’。同时,穷人不可能永远是穷人,因此不仅要对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批严格审查和管理,也要建立相对应的退出机制。”人大代表黄翔在自己的议案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用高科技手段监督“廉租”者

  杨剑昌提出,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监察商品安居房和廉租房的居住情况。在申请商品安居房和廉租房成功后,采集申请者的指纹。在商品安居房和廉租房的大堂安装指纹辨认系统和身份证识别系统,让独一无二的指纹和身份证成为每个保障性住房用户能顺利进入大堂的“通行证”,既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给居民造成治安困扰,又可防止住房的违规外租。

  同时,引入打卡模式,入住者每个月必须在指纹和身份证识别系统中有15天以上的记录,以证明自己在此长期居住,如果出差、探亲、旅游,则须事前向住房和建设局提交申请和提供相关证明。

  统筹 南方日报记者 叶明华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杜啸天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