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1月15日消息,2011年1月15日第二届中国经济年会在京召开,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厉以宁做了主题为“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思考——当前重大问题和未来走势”的演讲,以下是其演讲文字实录:
厉以宁: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思考。我们当前遇到新问题,这个新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在西方国家,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研究得比较晚,主要是七十年代以后开始的,因为当时美国发生了滞胀,而滞胀的主要因素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凯恩斯的政策是没用的,因为凯恩斯政策对需求拉动会有用,而对成本推进是没用的。
而中国遇到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第一次,计划经济时代有通货膨胀,可那是隐蔽的通货膨胀,有钱买不到东西,表面上物价没上涨。后来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所以,当时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采取了紧缩政策,紧缩政策是有效的,但后来也过了头,以至于在九十年代后期的时候又发生了通货紧缩的现象。而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是最近几年才有,尤其从去年开始越来越明显。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有四种原因造成:第一,原材料短缺,因为短缺而价格上涨。第二,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的供不应求引起了整个成本上升。第三,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引起了物价的上涨。第四,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关于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使成本增加,但是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既是成本推进的,可也是需求拉动的。因为需求拉动以后,对土地消耗量、需求量大了,所以它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来,既然这几种类型通货膨胀中,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紧缩的宏观政策是无效的,宏观紧缩政策不能解决原材料的短缺,也不能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也不能把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消除掉,可能对房价的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既然已经上升了,成本还在推动着总价格的上升。所以,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因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中国劳动力是低廉的价格,这样使我们在出口中具有优势。但是现在工资成本要上升,从国家政策来讲也是要提高工资标准的,要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另外,从农村现在的情况来看,农民考虑的问题已经不单纯是城里工资比农村高就行,跟八十年代出来的农民工是不一样的,八十年代出来的农民工当时只要是城里工资比农村的收入多,他就愿意出来打工,所以民工的供给是源源不断的。
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有三个方面可以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农民成为了林区的创业者,因为林区承包是70年不变的,山都划界了,包山到户,在承包的林里可以养鸡、可以种蘑菇,还可以种树,劳动力是不够的,他要把那些同村的或者附近的农民都吸引到山区,这样是他本人创业,而且其他来工作的人是就近就业,他何必花那么多成本到城市来打工呢。所以,从湖南、江西到广东的打工人数减少了。
第二,小城镇发展起来了,县城也发展起来了,他们也需要劳动力,何必要坐火车、两地分居、长期探亲回家,不如就近打工,就近打工对他来说既方便还容易照顾到家,并且收入也不低。
第三,沿海一带雇不到人,今年我得到了一个消息,新疆摘棉花都是从哪里去的?都是从河南、陕西、甘肃、宁夏,今年摘棉劳动力短缺,都不去了,即便是加了工资,还要计算整个收益和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不是坏事,从政策上讲,中国的经济规模这么大,工资标准是应该提高,因为廉价劳动力成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有刚性的需求,一上去就下不来,在逐步提高,成了一种刚性,这种刚性如果累计起来看,不谈物价上涨以后工资应该上涨的因素,即使物价不变同样还会上升,因为劳动力供给越来越有限。因此,有的经济学家预言,“十年之后中国将缺少蓝领,中国城市将雇不到保姆”。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已经这样了,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企业已经机械化,新疆正在考虑如果长期找不到摘棉工的话,那就要采用美国的技术,用摘棉机,像喷农药、喷化学药品,把棉花、叶子全打掉,然后用机器来做,但是现在还有一部分人靠摘棉为生,会对中国带来影响。另外,缺少保姆怎么办,现在北京市雇保姆多难呢!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考虑。
当然,最近几年还不会产生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以前我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也是个新的机遇,我们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加快转型呢?从三个方面来讲是需要这样做。
第一,对企业来讲应该由此得到一种认识和启示,靠低廉劳动力成本参与出口的时代从此结束了,我们应该靠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使我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第二,对广大农村劳动力来讲,他们也认识到了粗工是没有前途的,工资始终是低下的,因此要加快自我的技术提升、技术训练。各地都把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到广东调查,凡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毕业生,99%都毕业了,这对中国长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力资源结构非常重要。举个例子,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是4亿人,英国当时才1000多万人,可是人力资源结构不一样,中国的农民和妇女绝大多数是文盲,这还不算,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读四书五经的,整天忙着考科举,有几个懂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经营。而英国就不同,英国工业化开始半个多世纪了,半个多世纪之内,英国的义务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技工培训,不断地出来很多科学家、工程师,人力结构就不一样。对我们来说第二个启示是加快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要做到工业强国以外,还要做到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
第三,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将会有好的发展时机,比如请不到保姆,加快了家庭的智能化。工人在减少,熟练技工增多了。整个现代服务业同样有发展,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很多启示。在考虑“十二五”规划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把最近发生的事情再认真地总结一下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