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祝宝良:2011年中国物价上涨幅度将超5%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 20:02  《财经网》[ 微博 ]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欣 1月12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财经中国2010年会上表示,2011年中国国内物价上涨幅度将超过5%。

  祝宝良表示,根据初步预测,2011年国内物价上涨因素包括,对2010年12月翘尾因素约为2.3%,新的市场涨价因素约为1.5%-2%(假设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10%条件下),资源类产品价格调整拉动(包括资源税向全国推广后对物价的拉动作用约为0.8%和水、电、天然气等资源类价格理顺后价格拉动0.7%,总计)约为1.5%等。

  祝宝良称,上述3个各因素基础上,再假定2011年中国M2增速16%,新增贷款数目7万亿、财政赤字占GDP约2%,GDP增长在9-10%之间等条件下,2011年国内物价上涨幅度超过5%。但如果国家能对资源类商品价格改革选择合理的幅度和出台时机,2011年国内物价上涨幅度有望控制在4%附近。

  所谓新的市场涨价因素,包括,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导致全球的输入性通胀加强,全球通胀预期加,二,国内货币存量过大,货币相对宽松导致国内通胀预期上升;三是,劳动力成本为主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四是,气候变化影响。

  他称,这四点也是2010年市场引发通货膨胀的主因。2011年上述四个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还将持续作用于市场。

  祝宝良介绍了自2004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

  他表示,以2004年为节点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是需求推动型的。具体表现为,在此前连续几年粮食减产背景下,2004年以粮价上升为主导的,此后中国不断增加对农业方面的投入,价格得以稳定;以2007-2008年为节点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主要是经济过热造成的。具体表现为,中国经济增长连续三年强劲增长,国内外问题加深,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上涨。

  他称,2010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是经济过热造成的。这一轮物价上升因素更为复杂,通货膨胀预期是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如果过多地采取制定货币政策来控制物价可能适得其反。

  祝宝良进一步表示,本轮通货膨胀更多的表现在成本推动和供给层面的,而不是需求拉动的。

  祝宝良在会后接受记者当面采访时表示,从需求层面,种植蔬菜成本的提高和(土地)资源相对的有限性,未来蔬菜行业的形势更为严峻。相应地,国内成本推动型上涨最主要表现在蔬菜这个细分行业,而不是粮食。

 


    新浪声明:本文为《财经网》授权新浪财经中心(财经、科技频道)转载,并未授权新浪网合作伙伴转载,如新浪网合作伙伴擅自转载构成侵权,责任自负。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