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05元/平方米。12月16日,广州市楼面地价再度被刷新。“看来只有中彩票才能买得起房子了。”听到这个消息,在广州工作多年的王先生感叹。
当前,国内一线城市房价高昂的头还没有低下,部分二、三线城市又出现上涨。不少人认为,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于有些地方为获取高额的土地出让金,采取种种措施,推高地价、推升房价。更有舆论称,“土地财政”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
地方财政收入近半靠卖地
近10年来,土地出让金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比重不断提升。资料显示,2001年—200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9100多亿元,约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9年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6%左右。在有些县市,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50%,有些甚至占80%以上。
中国土地学会副会长黄小虎说,实际上,土地出让后,地方政府还能获取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营业税为主的财政预算收入。仅此两项就占到地方税收的近四成。
附着在土地上的,还有从征用、出让到规划建设等环节,土地管理、房产、财政、水利、交通、人防等部门收取的不菲费用。
“如果算上以土地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地方政府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会更多。”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说。
哪个地方能拒绝这种“快钱”的诱惑?要做大GDP,彰显政绩,恐怕没有比围绕土地做文章更短的路径了。
过度“以地生财”害处多
“土地财政”为人诟病,不在于地方政府由此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财政收益,而是获得这一收益的过程不尽合理、公平,以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存在多年的土地财政,事实上造就了‘征地—卖地—收税收费—抵押—再征地’的滚动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坦言。
要维持这一模式,并获取较高收益,就要压低补偿标准征地,这就苦了农民。而房地产业是这一模式的下游出口,城市购房者最终为高房价“埋单”。
国有土地毕竟是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如果将土地供应目标定位于地方财政的利益最大化,将有悖于其基本属性。在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下,难免产生高价地进而产生高房价。
“土地财政”还造成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领域,不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地方政府土地抵押收入的增长,则加大了金融风险。
“土地财政”也是不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还有20年左右就会达到70%的平稳期,土地财政之路只能是短期选择,绝非长久之计。”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说。
“土地财政”依赖怎么改
地方政府也有苦衷。一位沿海城市的官员告诉记者,搞建设需要财政支出,钱从哪里来?现实情况是,仅靠税收远远不够。
“土地是地方政府拥有的最大资产,面对‘钱少事多’的现实难题,‘土地财政’逐步成为地方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王小映说。
“‘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事权的税权分配会更加合理,搞建设项目、抬高地价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等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将逐步消除,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将逐步减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邹晓云说,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房产税也是一个增加地方稳定财源的选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谁能占领未来战略产业的制高点,谁就能在世界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
相比起土地出让所产生的种种“利润”,安居乐业的百姓和欣欣向荣的企业更为重要。城市化的目的是什么?发展为了什么?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