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科院张晓晶:中国正进入一个加息周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 20:2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刘欢 任丽颖 郑茜)中国央行近日宣布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多数分析人士预测,不排除接下来一段时间,央行还会持续采用加息工具,以平缓流动性过剩、成本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有效控制持续高位的通胀预期。

  此次加息后,中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5%提高到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56%提高到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测,中国正进入一个加息周期。毕竟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出现向好趋势,而美国复苏乏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在释放大量流动性,内外因素交织,决定了短期内流动性过剩、成本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只增不减。

  中国11月份CPI同比涨幅达5.1%,创下两年多来新高,在其带动下,1至11月份CPI同比涨幅达3.2%。

  本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会议要求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适当的加息对于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管理资产价格和热钱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目前中国仍处于负利率状态,民众容易从银行拿钱去投资,间接推动物价、房价上涨。一旦负利率下降,民众的投资会趋于理性。

  适当的加息可以增加资金的使用成本,影响信贷规模增长,并改变部分投资者对于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预期,国内资产对热钱的吸引力也会降低,短期跨境资本套利冲动则不会像现在这么强烈。

  “加息确实会起到加快热钱流入的副作用,但可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阻止其冲击经济;倘若不采取加息等货币手段,通胀势头将难以打压。”张晓晶指出。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选择在今年底再次加息,对于明年银行所有资产定价有一个基本的引导作用。因为从2011年1月份开始,银行整年要参照这个利率和利率走势来进行定价,所以在今年底加息和在明年初加息在操作上还是有区别的。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加息产生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这对于控制通胀预期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0.25%的利率上调未必能马上达到目标,政策的影响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势必要采取小步多次的一系列动作来进行。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预测,接下来几个月央行还会有一系列加息动作。对于加息的幅度,他认为还会维持在每次0.25%左右的水平,具体的频率、次数则要根据未来几个月中国CPI和房价走势进行判断。

  他分析,目前上升的通胀压力、一段时间以来的存款负利率以及初显成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的房地产调控都是催生央行加息动作的因素。他同时指出,加息虽然对于通胀控制有所帮助,但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其他一些重要辅助工具配合,通过施展组合拳来进一步缓解通胀预期。

  为稳定物价,保障民生,中国政府11月17日召开会议,并于11月19日出台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16条措施。中国国家发改委12月24日称,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价格监管。

  分析人士预料,明年中国政府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增加更多的投入,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承受的通胀压力。

  “如果不从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个源头入手,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庄健指出,流动性就像水,哪里有价值洼地就向哪里流,因此,控制通胀的关键就是拧紧货币、信贷过量发放的“水龙头”。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指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仍将面临国内外流动性宽松的压力,必须控制好流动性的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

  对于是否进入加息周期,一些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加息只是众多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种,并且具有加大息差吸引热钱的副作用,并不是优先采取的措施。

  他认为,如果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能够达到目标,那么央行就不会采取加息这一手段。由于未来几个月中国CPI和房价走势并不明朗,目前就断定中国进入加息周期显然太过武断。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