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意外加息有利也有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 08:05  京华时报[ 微博 ]

  就在2010年只剩下不到一周时间,央行再次出人意料地采取了行动。

  大部分的观点认为,央行不得不动用加息工具,是为了应付日益恶化的通胀形势。从表面上来看,确实如此。因为目前的通胀率在不断地攀升,在11月份已经突破了5%的水平,创28个月来的新高。不仅如此,明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的建设项目将会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而此时加息,将有利于对明年可能出现的投资过热提出警告。

  但是,在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加息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需考虑到可能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另类冲击。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加息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以加息应对非核心通胀的作用有限。发达国家大多将物价指数区分为核心通胀和非核心通胀,而且基本上以核心通胀为主要参考对象。核心通胀是指剔除一些价格变动巨大且频繁或短期性质价格波动的商品或服务后的通货膨胀,以核心CPI来表示,主要做法是把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从CPI中去掉,这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供求变动引起的,而能源价格上涨是由国际市场价格涨价拉动。这就是说,包括粮食和能源价格的非核心通胀对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整缺乏敏感度。

  而我国目前发生的通胀主要是一种非核心通胀。数据显示,在11月份CPI上涨的5.1%当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位居CPI八大类构成中涨幅第一。试想:加息能改变白菜的供求关系吗?而对于能源价格而言,虽然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国际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远未到能左右能源价格趋势的地步。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是从增强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加快节能技术的发展角度出发,仅靠加息并不能解决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非核心通胀。

  其次,加息特别是对称加息不仅会遏制投资需求,也会导致消费需求下降,进而使总需求下降。在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问题始终不能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抑制投资过热始终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任。但如何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同样是我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加息会增加居民储蓄的意愿,从而减少消费支出。如何处理这对矛盾,也需要管理层慎重考虑。

  再次,加息会加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这也正是央行迟迟不愿动用利率工具的重要原因。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达数万亿元之巨,而且今年的银行贷款还在继续大规模地流向地方融资平台。这就意味着,每加息一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就将增加数百亿乃至上千亿元,这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无疑是雪上加霜。

  最后,加息会引发国际热钱更大规模地流入。加息可以提高热钱在境内的资本收益率,增强对热钱流入的吸引力。而热钱往往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对国内的资本市场具有较大的扰动性。

  由此可见,目前的宏观调控不能对加息的经济效应寄予过高的期望。事实上,宏观调控更应该重视政策的组合效应,重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协调配合,这才是当前保增长、防通胀的必要之举。(特约评论员李长安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