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年底加息直指明年物价 或吸海外游资进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 06: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

  上周末央行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加息是央行基于对明年一段时期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而作出的前瞻性应对,此举有利于收紧国内流动性,但利差的扩大可能吸引更多海外游资进入。

  央行上周六宣布再次提高基准利率应对通胀。在利息差与人民币升值前提下,海外游资进入中国境内的状况可能加剧。不过央行本次加息的时间点特地选择在西方假期,海外机构操作转移资金不便,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套利热钱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分析认为,相对于目前的通胀水平,基准利率水平仍然过低。一直以来,央行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央票的发行来对冲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今年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准备金率达到18.5%的历史高位;同时随着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幅度的不断扩大,央票发行陷入一定困境,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央行对市场流动性调控的效果。

  本次加息之后,可缓解央票市场利差倒挂的现象,有利于央行对冲流动性、落实中央提出的管好流动性闸门的任务要求。

  企业影响

  加息后企业贷款压力加大

  业内预计,央行在年底前加息的重要因素是控制明年贷款规模,企业的贷款成本预计承压。交通银行(5.66,0.06,1.07%)金融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2010~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运行与展望》称,明年存贷款规模增长进一步减速。2011年,受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贷款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但考虑到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新增贷款绝对量难以大幅减少。预计2011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在7万~7.5万亿左右,贷款余额增速为14.5%~15.8%。

  国泰君安投资顾问高传伦对本报记者表示,通常认为加息后,由于内外利差的差别扩大,会吸引更多海外热钱进入。本次加息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这会不利于出口。沿海的一些代加工产业日子会更加难过, 人力成本上升在2009~2010年已经使他们遭受了利润的缩水。

  记者采访的广东本地多家出口企业表示,预计2011年的贷款规模会有所下降。央行连续提高基准利率后企业财务成本压力加大。不少企业则选择提前对资金周转安排,降低加息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共同影响。

  不过,加息的预期会打击对大宗商品的投机热情,这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进口原料依赖的企业。

  时点选择

  选西方假期加息

  避免资本大流动

  分析认为本次央行加息是在时间点上与热钱博弈。此前海外热钱对中国在年底前加息有较强预期,因此央行故意选择在西方圣诞假期加息来避免大规模的“加息投机”资本流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本报记者指出,在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利率接近零利率、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情况下,加息很可能吸引“热钱”流入。这次加息时点选择非常好。欧美国家正逢圣诞假期,主要国家的市场休市,投资资金要想大规模调动资金有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套利“热钱”进入对我国市场的影响。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李稻葵也认为,央行在市场预期强时不加息、预期弱时加息,也是与“热钱”的一种博弈,意在虚虚实实,让“热钱”这种投机性短期资本难以预测,防止其大规模流入。

  储户影响

  二度加息缓解负利率局面

  据新华社电 分析认为,有效控制持续高位的通胀预期是央行此次加息主要出发点,同时加息也将为央行进一步使用数量型工具打开空间。

  此次加息后,我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5%提高到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56%提高到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加息是央行基于对明年一段时期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而作出的前瞻性应对。“尽管12月份的物价水平有可能有所回落,但我们预计明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压力会进一步凸现,正是考虑到明年的经济状况,央行作出了加息选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加息之后,存款负利率状况会有一定缓解,有利于管理通胀预期。

  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当前各地物价水平较11月份有所下调,但由于今年上半年物价基数较低,因而明年上半年物价仍将整体维持高位。

  “特别是近期各地房地产价格继续走高,更是加剧了市场通胀预期。央行此次加息,最大的出发点在于传递控制物价的决心,缓解居高不下的通胀预期。”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另有分析认为,此次央行加息也意在缓解负利率局面,向市场释放存款利率由负转正的信号。由于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0.25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稳定储户心态、缓解社会通胀预期的作用。(王亮、陈海玲)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