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三线城市隐现一线房价 我国政府组合拳调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7日 12:04  新华网
今年前10月房地产市场呈现了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加快的趋势 今年前10月房地产市场呈现了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加快的趋势

  记者 贺占军 顾烨 王悦欣

  “我不想让孩子一出生,就没有家。”结婚两年的刘海涛、苗芳夫妇每月收入达1.4万元,但二人还是打算离开温州市:“这里的房价平均每平方米高达两三万元,有的新开楼盘每平方米高达5万元以上。”

  大学毕业后,刘海涛、苗芳来到温州,在两家不同的民营企业辛勤打拼了4年,可谓事业有成,但最让他们闹心的还是住房:“前几年买不起,现在发现更买不起了!”

  房价,是2010年度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关键词之一。已经习惯了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高房价的中国老百姓们发现,一些二、三线城市逐渐出现了“一线房价”。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温州市本是中国典型的三线城市,但如今,这里的房价却丝毫不亚于一线城市。早在去年8月,温州房价每平方米均价达到19860元,超过了当时的北京、上海和深圳。

  不久前,南京市苏宁睿城项目以每平方米16300元的价格推盘,较周边项目每平方米低1000-2000元;凤凰和美在售房源均价每平方米14000-15000元,低于周边楼盘约10%。

  “这是调控的结果。”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按照中央调控政策要求,南京对市场上的投资投机型需求予以调控,部分区域房价上涨较快势头得到遏制。

  尽管如此,以上两个楼盘每平方米超过1.4万元的价格,还是让不少人却步,南京部分楼盘还出现了每平方米4万元的高价。

  刚跳槽到杭州工作的齐军看着一家中介机构门口的房源信息栏,表情凝重:“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之间,价格却高达200万到900万元不等,看来只能等中了彩票再买房子了!”

  在中国西北乌鲁木齐市,市中心一处名为“时代广场”的楼盘每平方米售价也高达1.6万元。

  一些房地产业界人士表示,尽管目前二、三线城市高价楼盘并不普遍,但却越来越多。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指出,开发企业投资的规模依旧保持稳定增速,严厉的调控政策减缓了推盘速度,住房销售波动幅度加大,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成为多数房企市场扩展策略。

  不少业界人士分析,除了二、三线城市的刚性需求外,随着一线城市房产调控细则陆续出台,一些炒房者有向二、三线城市移动的迹象,相比一线城市每平方米高达两三万的房价,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对于投资者极具吸引力,房价上升空间大。

  中国社科院《住房绿皮书》显示,今年中国大中城市房价泡沫程度偏大,部分城市房价泡沫程度过大。泡沫指数最高的前7个城市分别是:福州、杭州、南宁、青岛、天津、兰州、石家庄。这些城市的泡沫成分均占实际价格比例的50%以上。

  不难看出,存有泡沫的城市多为二线城市。

  面对中国楼市现状,2010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高强度的“组合拳”调控房价,如提速保障房建设、收紧信贷闸门、限购第三套房、清缴土地税、加强有效供给等,这些做法使火爆的楼市逐步回归理性,新房市场价平量滞,土地价格总体平稳……

  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总量比上年增加1/3。中国南北许多城市还不断加大保障房供应力度。

  江苏省无锡市房管局介绍,当地根据全市所需,已经提前建好了廉租房,每套廉租房每月只收5毛钱租金,物业管理费由政府补贴。

  “到今年年底,园区将形成近35万平方米约3300多套、可安置约8000人的优租房规模,初步形成人才安居体系。”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优租房管理中心副主任黄雪良说,园区借鉴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经验,建设的优租房一年一租,供无房人才在购房前过渡使用。

  今年,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土地调控。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全国105个城市住宅用地楼面地价同比涨幅从1月份的125%,降至10月份的7%。

  专家指出,尽管调控效果明显,但未来中国楼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楼市走势仍存有许多不确定性,调控仍面临许多挑战。

  11月份,杭州、广州、武汉3地同日出现“高价地”,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高价地块已不是怪事。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比10月份缩小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北京大学房地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国强指出,从会议看,公租房已被认定是保障房的主要形式,这是寻租空间较少、解决城市“夹心层”住房的很好方式。两套供给体系可以覆盖所有人群,其中保障性住房体系将成为未来住房政策的核心环节。

  不少专家指出,随着中国住房供给体系的完善,2011年房价可能趋于平稳,但要真正形成住房供给“双轨”体系,还需尽快出台住房保障法,并将保障房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硬指标”。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