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
家里经常请的小时工,是个挺守时的阿姨。上回来时,却破天荒迟到了半小时。进门就解释:原来坐地铁,现在改坐公交,不仅慢,还得换一次车,结果晚了。
问她原因,叹口气说:东西涨价太快,坐公交能省点。
物价上涨,对大家都有影响,但不同收入群体,所受影响程度,肯定也不一样。
低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最敏感,受影响也最大。10块钱,在月薪上万的白领眼里,只是一点零钱;而在困难群体眼里,可能就是一家人一天的饮食开支。
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他们难以“开源”——缺少提高家庭收入的渠道;也难以“节流”——生活开支本已省过又省,消费结构弹性比较小。
不要以为他们离我们很远,他们或许正跟你我擦身而过。
保洁阿姨急匆匆回家,心理盘算的是晚饭的买菜钱;修自行车的小伙子,逛超市时拿起又放下货架上的方便面;每天在楼下散步的老人,为了鸡蛋每斤2毛钱的促销起个大早去排队……
还有一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或刚刚走出校门开始工作的大学生,尚未在城市站稳脚跟,又不得不面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漂泊、动荡,又似乎无处倾诉,这个冬天,对于他们同样不易。
如何应对涨价,对个人来说,是生活问题,对政府而言,是一道民生考题。在物价问题上,最基本的前提是民生,最根本的旨归是民生。解决好物价过快上涨的问题,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和涨价的坏消息几乎同步,这个冬天,我们也听到、看到了更多好消息。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16项措施,一手稳定物价水平,一手关心困难群众;
发改委连发通知,要求水电气等审慎调价,同时加大商品价格巡查力度;
各地政府相继发放价格补贴,加大平价肉菜供应,着手稳定物价。
……
“前几天生菜还4块钱一把,这两天一块钱一把了!”“超市每天都有一些特价菜,甚至比农贸市场都便宜呢!”一些家庭主妇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些。
宏观数据也验证着家庭主妇们的直观感受。监测数据显示,近期部分蔬菜价格同比降一至两成。各地采取的措施,正在逐步起效。
而即将开始的国务院督查组对各地稳定物价工作的督查,无疑是对现有政策的再保险。毕竟,能落实,才能见实效。
我们期待,我们也相信,那些低收入群体,那些在这个城市辛苦打拼、生活不易的人们,一定能够温暖过冬,也一定能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地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