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立峰报道
近几年,每年冬春之际都会大面积爆发“气荒”,今年似乎也不例外。
继合肥、沈阳等多个城市举行天然气涨价听证会之后,11月12日,中国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城市——北京举行居民用气价格调整听证会。为什么会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状况呢?职能部门缘何会伸出有形之手来努力摆正天然气的市场天秤呢?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雏形,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快速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特别是天然气管道建设速度滞后,不仅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引起‘气荒’的因素之一。改善国内天然气市场运行,就一定要继续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我国自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国内自产的天然气供应不足。但由于长期以来天然气价格普遍偏低,天然气以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而下游市场的无序扩大又加剧了“气荒”状况的恶化。
然而,天然气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成逆差情况,导致油气供应商又不愿意大规模地从国外采购天然气资源进行生产。进口就会导致企业亏损生产,这一恶性循环成为供应商们的难言之隐。
抛开国内情况,我国现今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09年,进口量达78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8%;2010年,天然气缺口将达3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升至12.8%;2015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将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0%;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左右。面对两难的境遇,合理规划我国的油气市场健康发展似乎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能否通过加大进口天然气力度缓解“气荒”呢?对此,周修杰表示:“当前全球天然气过剩,天然气价格处于低位,确实是我国大力购进天然气的良好时机。但这一价格已经高于国内的天然气价格。再加上运输成本、税费及城市配送成本等,销售给居民的进口气价超过了居民可承受范围。且企业缺乏进口积极性,我国天然气储备设施又严重不足,所以只能‘望气兴叹’。”
值得一提的是,天然气的价格机制调整会抑制不合理的天然气需求。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曾对媒体表示,价格机制调整,不会仅仅是涨价,但客观讲改革一定要涨价,但这个机制不会一步到位,需要不断调整。从气田的出厂价格、管输价格,到进入各城市门站价格,最后到各户的终端价格,这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环节,所以很复杂。
在“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必然会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重要性凸显,天然气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周修杰指出,天然气能源安全保障不仅关乎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更能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在保障天然气资源安全方面,周修杰给出四点建议:首先,要立足国内,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采力度,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其次,多渠道进口天然气,水陆并进购买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再其次,做好天然气储备工作,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增强我国天然气调峰应急能力。最后,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促进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