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周荣祥 本报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0—2011》认为,“控物价、启规划、稳复苏”将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报告建议,2011年央行应上调150—200个基点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进行适度加息,但不宜频繁使用。
报告指出,2011年,为防通胀,政府将进行流动性回收,同时也将进一步持续加强房地产调控以及外围环境恶化等因素,将成为主导2011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力量。
报告强调,房地产政策的持续和进一步加码,将使房地产销售、投资以及价格出现实质性调整,房地产短期“软着陆”可能诱发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力量的强化。报告预计,明年房价将出现接近20%的下滑。
但报告亦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规划中所孕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区域发展规划”、“民生工程”、“收入倍增计划”与新的消费刺激政策等内容将带来强烈的宏观刺激效应,有效对冲上述下行压力。
具体来看,报告预计,2010年GDP增速将逐季回落,第四季度增速较第一季度回落2.9个百分点,达到9%。这种回落趋势将延续到2011年第二季度,2011年第三季度经济将出现回升,全年估计GDP增速将达到9.6%,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此外,2011年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全年增速仅为22.5%。但在各种刺激性政策、收入水平调整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消费将保持较高增速,名义增速将达到17.8%,增长贡献率将再次超过投资,中国开始步入“消费拉动的时代”。外贸方面,明年贸易总额增速将出现回落,仅为22.4%,比2010年下滑10个百分点。
在回收流动性方面,报告指出,2011年信贷投放应该保持在7万—7.5万亿,M1和M2增速将进一步回落,预计为16.9%和17%。这需要央行上调150—200个基点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进行适度加息。
报告强调,考虑到2010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美国第二轮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冲击以及国际资本异动等因素,为了避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明年加息不宜频繁使用,且幅度不宜过高。
报告建议,央行应当更多依赖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力度和标准等方式来回收流动性。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力度作为方法之一,应该在中国得到全面的启动。
在货币政策转向、蔬菜价格回落、预期适度回调等因素作用下,报告预计,2011年将有效遏制价格上涨和经济泡沫蔓延的趋势,但由于流动性短期难以调整到位、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外溢、各类成本上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等因素,2011年价格压力依然存在。因此,报告预计2011年CPI为3.0%。
为配合“十二五规划”的启动,报告还建议,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进行总量收缩的同时,应当保持总量积极的原则。2011年财政赤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大,在扩大地方政府发债权利的基础上,重点用于地方国债的规模,建议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