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小川:价格上行压力需要引起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 10:38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仍较复杂,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入压力,价格上行的压力也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他提出要继续坚持债券资本市场化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

  周小川表示,当前经济环境还很复杂,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但面临一定的资本流入的压力,国内需求回升的基础还平衡,民间投资还需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任务还很艰巨。价格上行的压力也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针对上述形势,周小川指出,央行将继续做好宏观调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大金融支持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态度的力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另外,周小川表示,我国需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债务资本市场,而行政的作用过度仍是制约我国债务资本市场发展的首要问题。

  “不仅发行债权受到行政管制,而且金融机构投资债券也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措施,”周小川说,“世界各国债务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处理好有效监管和监管的关系才能促进债务市场发展。”

  周小川解释,推进债券资本市场化是由信用债券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因为信用类债券属于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结构各不相同,难以标准化,投资的风险客观存在,应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识别和承担。

  中国场外债务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就有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托管的集中交易平台。周小川认为,这些基础设施保障了中国场外债务资本市场运行的透明,风险可控,但仍需要理顺市场托管机构的管制体制。

  同时,周小川对自律组织的作用也进行了肯定,监管的有益补充。因为自律组织不但更贴近市场需求,可以避免政府部门推动创新不可持续,扭曲的缺点,还可以促进政府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有效沟通。“自律组织与市场参与者密切,可以更早的发现风险,”他补充到。

  此外,周小川还表示,中国的债券资本市场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近年来,我们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内地企业和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等,实践证明,债务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加快市场成熟化和市场建设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也有更大的空间,”他说。(肖瑜 发自北京)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早晨好,我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这次中国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债务资本市场问题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都是大家关心的,在这个时间选择这个题目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在此要感谢众多的参与者,特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证券,CIMB(联昌国际银行),CITI(花旗银行)对我们这个会议的关心和支持。

  这个题目我看着有点大,它说是全球的DCM(债券资本市场),我说我呢,主要讲讲中国经济和中国DCM(债券资本市场)我们的现状和将来面临的挑战。因为我看到确实有很多中外朋友,可能有些外国的参会者对中国的当前的经济情况和债务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有一些兴趣,但是也许另外一些听众觉得这些东西其实根本不用说,他们都知道得很清楚,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按照准备好的顺序来讲。

  首先我讲一下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从2010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正朝着经济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是26.9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总起来看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还是平稳。

  但是我们看到当前环境还是复杂,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但面临一定的资本流入的压力,国内需求回升的基础还平衡,民间投资还需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任务还很艰巨。价格上行的压力也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针对上述形势,我们将继续做好宏观调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大金融支持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态度的力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债券市场取得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债券市场发展,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历次全国金融文件和金融工作会议都强调了发展债券市场。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05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和业界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在推动公司债券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行政审批,完善债券发行市场化的机制,依托面向机构者的场外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约束机制,逐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成立NAFMI中国银行间交易市场协会,对场外市场实行自律管理,大力加强托管结算交易清算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向前进市场的对外开放。

  在业界和市场参与者的推动下,中国债券市场自05年以来开始有了较快发展,经过5年的发展,中国债券资本市场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市场体系日益形成,已经形成了以银行间场外交易市场为主,场内为辅的市场交易体系;第二,中小企业结合票据,地方政府债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第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托管量达到20.5万亿元;四,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市场发行主题从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拓展到外资企业,已经涵盖各类机构;五,基础制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有关市场规章制度作为补充,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各方权益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六,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债券发行管理不断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已经逐步提高,信用债券的市场化定价模式已初步建立,并在逐步完善中,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的作用,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对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力,推出了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提供了市场化的手段。

  第三,市场自律组织开始发挥积极作用。根据政府管理市场方式转变的要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07年9月成立了NAFMII,组织市场成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加快中国债务资本市场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协会从市场自律管理实际出发,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建立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管理制度。注册制的实现和发展大大提高了中国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效率,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协会充分调动市场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初步实现了由监管主导型创新向市场主导型创新的转变。在中期票据推出并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组织市场成员研究推出了中小企业结合票据,研究退出信用风险缓势和约,推动设立专业信用增进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协会通过积极开展各项自律管理和服务,开始发挥有效的和重要的作用。

  第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仍有许多差距需要填补。近几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卓有成效的,但与发达市场相比,债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避险工具不足,市场基层组织不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仍然滞后,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应市场供求关系,收益率体现有待于进一步体现,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制约市场发展的法律政策问题有待解决,会计税收等配套制度根据产品需要进行调整,总之与成熟金融市场相比,发展不足仍是中国债券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

  第五,总结经验,继续发展中国的债券资本市场,必须建立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债务资本市场。

  首先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面,着力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当前制约我国债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仍然是行政的作用过度,不仅发行债权受到行政管制,而且金融机构投资债券也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措施。世界各国债务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处理好有效监管和监管的关系才能促进债务市场发展。

  信用类债券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应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识别和承担,机构投资者有专业化团队,具备风险识别的能力,因此,复杂金融产品不易面向个人投资者,其他市场中发生过的教训要认真研究和吸取,这样的产品由于信用风险,产品结构各不相同,难以标准化,因此决定了债券交易适合机构投资者的场外达成。

  第三,继续坚持夯实市场基础设施。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对危机成因进行了反思,美国还通过了新的金融监管法案。中国场外债务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就开始有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托管体系,集中的交易平台,这些基础设施保障了中国场外债务资本市场运行的透明,风险可控,但仍需要理顺市场托管机构的管制体制。

  第四,让市场自律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市场的经验表明,市场自律是行政监管的有利补充,强化自律管理有助于完善市场体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自律组织更贴近市场需求,可以避免政府部门推动创新不可持续,扭曲的缺点;第二,自律组织可以促进政府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有效沟通;三,与市场参与者密切,可以更早地发现风险。

  第六,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近年来,我们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内地企业和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等。实践证明,债务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加快市场成熟化和市场建设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也有更大的空间。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债务市场发展成就斐然,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我愿意与与会的各位同事,与有关部门继续推动金融改革,积极支持鼓励市场自律组织和市场成员开拓创新,努力吸取有益的经验,集思广益,推进债务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我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