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0月CPI达4.4%创25个月新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2日 12:14  汉网-武汉晚报

  月度CPI突破4% 

  农产品继续领涨

  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来新高——百姓的切身感受和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已经使得11日发布的10月份CPI数据没有悬念。

  早先预计四季度会有所回落的CPI,走势与人们的期待正相反。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的?应该怎样应对?

  在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的带动下,1至10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了3.0%,触及年初提出的3%左右的“警戒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分析指出,10月份4.4个百分点的CPI涨幅中,新涨价因素占到3.0个百分点,是主要推手。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上涨“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贡献”了16.6%。 10月份本是收获季节,但蔬菜价格同比却上涨31%,水果价格上涨17.7%。

  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坦承,年初国家制定的物价目标是3%左右,原来预计四季度的形势可能会好一些,实现全年的目标没什么问题,但现在看来,今年的CPI估计会比3%要稍微高一些,价格形势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一些。

  成本上升成“推手”

  货币超发成“温床”

  新世纪以来国内两次物价高涨(2004年和2007年)都与经济偏热紧密相关。如今经济增速在放缓,而CPI在走高,推动CPI连续走高的背后因素究竟是什么?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分析,当前的物价上涨有四个原因: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临时性因素,比如灾害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产品成本和需求都在上升;热钱炒作因素。

  “农产品价格上涨,有游资投机炒作的成分,但成本上升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分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城镇对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长期趋势。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如同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一样,宽松货币政策在发挥刺激经济作用的同时,累积的副作用特别是对物价的推升如今开始显现。

  就国内而言,自2008年应对危机以来,粗略估算我国银行体系已累计发放人民币贷款超过17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已接近70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义货币供应量最大的国家。    

  通胀压力凸显

  调控期待加力

  “目前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的压力也在加大,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目标必须付出更大努力。”盛来运直言。

  目前的CPI涨幅虽然不断创下新高,但总体上看仍在可控范围内。记者从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我国粮食、食用油、猪肉等重要商品储备均比较充足,国家具备平抑物价的物质基础,也具有调控物价的丰富经验。

  此外,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周望军表示,宽裕的流动性对物价上涨造成压力有个释放的过程,调控的目标是把物价的涨幅控制在居民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一就是发展生产,第二是保障供应,第三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补贴,第四加强监管防止游资炒作。

  在过去一个月,央行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日前表示,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政策已经完成使命,中国应逐步回归常态、稳健的货币政策。

  尽管国内货币政策正向常态回归,但已经释放出来的超量流动性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仍有滞后效应,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外部增大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管理好通胀预期的任务更加凸显。

  “虽然现在经济增速放缓,但更多是基数原因。现在看来,经济增长问题不大,控制通胀更为重要。”张晓晶强调。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说,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居民生活影响明显。因此从长期看,抑制通胀还是要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制度措施。“合理的收入水平和完善的社保体系,才能增强居民抵抗通胀风险能力。”

  据新华社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