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PI创新高 再加息仍存掣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 14:5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华晔迪、罗宇凡)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4.4%,创下年内新高,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加息呼声再起。此前一天,央行宣布从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显示央行管理通胀预期和流动性的决心。在此背景下,短期内是否有必要再加息以及央行短期内会否再度选择加息成为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CPI创新高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10月份CPI同比涨幅上涨至4.4%,超出市场此前普遍预期,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价格上涨10.1%。至此,CPI指数连续四个月上涨,并连续第四个月高于全年CPI控制目标3%,而CPI高出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的“负利率”现象则更是已持续9个月之久。

  连续走高的CPI和持续的负利率以及近来轮番上涨的物价和百姓不断加深的通胀感受,令加息呼声高涨,连日来,国内众多经济学者在各种场合呼吁继央行上月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后再度加息,以缓和当前日益升高的通胀预期。

  不过,与业界呼声不同的是,监管机构此次选择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10日宣布,从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8%,创下历史新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十分及时,有助于缓解日渐上升的通胀压力。他同时认为,此举显示政府在政策应对方面的高度敏感,有利于减轻目前强烈的通胀预期。

  长江证券首席宏观策略研究员李冒余分析说,防范资产泡沫和热钱流入是此番央行采取措施的重要考虑因素,此前,管理层一直力图给市场形成经济复苏尚未企稳而通胀压力尚需观察的预期,这种模糊的打破取决于政府对经济复苏的确认或者对通胀的容忍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近日先后对通胀形势发表看法。张健华说,货币政策取向应逐步回归常态,即稳健货币政策,不能让长期的负利率侵蚀居民储蓄资产;马德伦则表示,央行一直对通货膨胀风险保持警惕,不会放任通胀的出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此前也表示,年初国家制定的物价调控目标是3%,但现在比想象的要严峻一些,估计今年物价指数比3%稍微高一点。

  再加息:“还该不该”与“还会不会”

  在不少经济学家和业界人士看来,此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再度加息仍有必要。

  连平说,本轮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能够对冲一部分流动性,但对于目前的状况还不够。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王小广也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稳定物价有一定作用,但并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加息只有一定替代作用。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乔虹也表示,即使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前总体政策立场仍过于宽松,这意味着通胀风险将继续趋于上行。

  此前,包括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沈明高在内的多位经济学者也倾向于认为,有必要采取加息措施收紧银根应对CPI上涨压力,不同的是,究竟是“应该加息三次还是四次”以及“单次加息幅度25个基点还是50个基点”?

  一般来说,“考虑加息时,不仅要看通胀,更应看重通胀成因。”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何一峰分析说,如果通胀率上升系短期供求失衡造成,一般不会很快加息,如果主因是输入性因素,连续加息必要性就比较大。

  从目前情况看,输入性因素和部分商品结构性短缺均是当前通胀率连续上涨的重要原因,尤其应该关注的是,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近期持续走高,并已逐步逼近金融危机前最高点。

  不过,仍有观点认为加息对于经济影响更为深远,应慎重对待。北京大学教授曹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不赞同连续加息,他指出,应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关注通胀,只有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大目标才能保证实现提高百姓收入、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化等一系列民生目标。

  至于央行会否短期内再度加息,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立即加息可能性偏小。资料显示,除2007年6月至8月出现过连续三月加息外,央行很少有过连续两个月加息情形,彼时CPI同比增幅连续三月较前一个月上涨1个百分点以上。

  何一峰认为,短期内再次加息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实施后须有一段时间观察期”,不过,“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持续大幅上涨,也不排除有短期内再度加息可能”。李冒余则认为,年底或明年初,若经济增长态势较为稳固,有可能还要进行预防性和前瞻性加息。

  再加息仍存掣肘

  从央行近期措辞以及此番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迹象看,决策部门在加息选择上依然慎之又慎。此前,央行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尽管提出引导货币条件回归常态,但依然表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分析人士猜测,原因很可能在于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加息或者说连续加息会对经济带来多大负面影响难以预测,且一些问题的解决并非“非加息不可”。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上周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明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在此背景下,“中国连续加息的风险很大”,何一峰分析说,目前在政策选择上如果单方面控制通胀,将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进一步影响出口,从而对逐步恢复的经济增长形成下行压力。

  另一方面,连续加息会否导致债务尤其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集中,以及加息会对已遭遇层层加码调控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多大压力,从而对正处在恢复当中并且还将面对转型的经济形成何种影响,也值得进一步评估和考虑。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目前面临两难处境,如果考虑到通胀因素,对人民币实施大幅升值或大幅加息甚至是增加资本管控,会对国内就业以及国内经济周期带来下行风险,如果不这么做,在出口方面又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乔虹认为,通胀并非难以遏制,加息也并非遏制通胀唯一手段,“通胀可以打下去,难办的是通缩”,她同时认为,通胀预期与未来价格、资源税政策的调整将主导货币政策方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