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4日上午消息,《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发布,北京、青海、浙江位列绿色发展前三甲,山西、河南等中部地区省市绿色发展水平偏低。环保部副部长潘岳称此为国内第一套绿色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和指数测算体系。
东部面临较大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据《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公布的反映各地绿色发展水平的测算结果,我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在参与测算的30个省(区、市)中(除西藏外),12个省份绿色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绿色发展指数排在前十位的省份是:北京、青海、浙江、上海、海南、天津、福建、江苏、广东、山东。从地理位置上看,除青海位于西部以外,其余均处于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财力较强,也较早低遭遇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相对较快,第三产比重相对较高,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机构,加大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提升了经济增长的绿色程度。
但经过30年的粗放式增长,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人口聚集大致东部沿海各省市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空气、水污染严重,经济持续增长遭遇环境和资源的瓶颈。除海南因地理环境优势,“资源环境潜力度”保持第四以外,其余均排名靠后十名,东部地区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相对偏低
位于第11-20 名的10个地区在区位上也相对集中,基本属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广大西部地区和北部边境地区。包括:内蒙古、云南、黑龙江、新疆、陕西、贵州、四川、安徽、甘肃、江西。
西部地区由于相对富余的资源环境承载空间,以及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所接受的相对较多的转移支付,在绿色发展镇南关具有天然优势,加之经济相对欠发达,客观上尚未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明显破坏。“资源环境潜力度” 指数的前十位中有七个是西部地区
而吉林、湖北、辽宁、广西、重庆、河北、湖南、宁夏、河南、山西为绿色发展水平一般地区,排名21-30位,主要处于中间内陆地区。
作为夹心层,目前中部内陆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面临的压力最大。一方面要大量承接东部的制造业转移,资源环境承载空间会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经济实力远没有东部雄厚,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有限。
绿色发展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各地区在三个分指数上的排序不尽相同。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六省绿色发展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因资源优势而提升了其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资源环境潜力度” 指数的前十位中有七个是西部地区。
中国产生首个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由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负责研究的绿色发展指数包括三大类一级指标,即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下面又分9个二级指标和50多个三级指标,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估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称此为国内第一套绿色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和指数测算体系。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首个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定量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从单纯追求GDP的观念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变。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不但能够帮助政府改进对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绿色发展自觉。”(华艳 发自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