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记者 张涵)国家粮食局下属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昨日表示,食用油涨价与供需基本面没有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国内食用油市场与国际粮油市场高度一体化”。他表示,价格上涨给国内消费者造成福利损失,现阶段还带来了较大的通胀压力,未来国家会适时安排储备油脂油料销售,实施调控。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此番领衔的“明星”是食用油。虽然10月20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竞价销售30万吨临时存储菜油,但此后的市场仍是涨声一片。根据监测,7月份以来,国内食用油价格跟随国际大盘上涨,7月初沿海一级豆油(散油)出厂价为7100元/吨,8月底达8900元/吨,上涨11%;9月底涨至9300元/吨,上涨31%,目前已经达到9400-9500元/吨,涨幅为33%左右。
对本轮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尚强民表示,国内现货供应充足,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储备都增加了油籽、油料储备,储备量很大,“本次涨价的特点是输入性涨价,国内食用油与国际粮油市场高度一体化”。他介绍,2009-2010市场年度(2009年10月-2010年9月),中国消费了2320万吨食用油,其中64%来自国际市场。近段时间,大豆等主要油籽产品国际期货价格持续攀高,推动现货价格上涨,连锁反应导致国内食用油价格一路走高。
尚强民透露,2009-2010市场年度,国内大豆进口量达5400万吨,比上一市场年度增加1150万吨。国际期货市场大豆价格上涨与市场预期有关,据美国农业部预测,下一年度大豆主产区南美的产量可能会降低,总产量可能减少500万吨。
在国际市场影响之外,资金炒作是各方关注焦点。尚强民表示,“资金的炒作很强,出于对市场的预期和其他一些因素,大量资金在炒高油籽和油料价格”。
“现在我们在超市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都说要涨价,但很多食用油产品在搞促销,说明库存很充分。”尚强民说。他表示,大的资金到处寻找投资、投机机会,全球食用油传统消费和非传统消费快速增长的预期,推动了食用油价格上行,“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农产品表现出了很强的金融属性和能源属性,市场复杂程度大大提高”。
此番食用油价格上涨影响几何?尚强民表示,价格上涨给国内消费者造成福利损失,但也有利于刺激国内外油料生产扩大,促进油脂油料产量增加,对实现长期供给安全有利。
关于下一步的食用油市场调控,尚强民表示,有关部门还会根据情况,适时安排储备油脂油料销售。他表示,目前国内油脂油料商业库存得到了充实,流通加工各环节库存数量都有增加,国内秋收油料开始上市,油脂加工企业开工率很高,“国内食用油供应充裕,对价格上涨有抑制作用”。
相关新闻
农产品领衔大宗商品“涨不停”
商报讯(记者 张涵 孟凡霞)除了近日引发广泛关注的食用油价格,在期货市场上,从棉花、白糖到有色金属,大宗商品的涨价是“一个不落”。相关专家指出,流动性充裕引发的通胀预期没有实质性改变,刺激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对影响广泛的农产品价格,抛储的调控方式相对被动,国家应从生产到流通环节整体调控。
昨日,国内期货市场全线大涨,多个品种封于涨停,无一品种走软。其中,郑棉、橡胶、白糖均涨停,再次创出历史新高;沪锌大涨逾4%;豆油、菜油涨幅超过3%。
各方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关注,显然与“猛如虎”通胀有关。此前央行突然加息,就有专家指出,经济增长已无后顾之忧,宏观调控的重点将转向抑制通胀和资产价格,而抛储成为相关部门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抑制通胀的一大利器。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则表示,应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从生产到流通环节整体调控价格。“抛储虽然有效,但这种做法相对被动,不可能每种产品国家都有足够的储备。”
李国祥认为,农产品炒作是一种放大价格波动的行为,价格波动并非始于流通环节,而是从生产环节就已开始。在稳定农产品价格方面,相关部门应重点培育一批对社会具有责任的大型企业,在保证企业盈利的前提下,依靠这些企业取得价格话语权,抑制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也有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农产品期货仅有棉花、大豆等十多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更多传播、预测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向,农民如果及时获悉价格,就会在收购价上做出调整,使中间商“炒作”风险加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