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口回暖外贸企业内销欲望骤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4日 08:56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记者/吴哲 黄颖川 见习记者/谢梦 钟啸 高国辉) 昨日,第108届广交会第二期在琶洲展馆如期开幕。记者走访发现,二期延续了一期的高人气,多数参展商反映今年的外贸形势相比去年有了好转,其中不少已经实现20%—30%的销售增长。

  但记者也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前两届广交会上呼声很高的内销明显降温。尽管很多展位上依然挂着“欢迎国内采购商参观”的牌子,但负责人很明确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仍做得很少。”

  这一现象也引发行业人士担忧:如果转内销只是外需萎缩下的权益之计,一旦形势好转,企业又重返单一外需市场的模式,那么外贸企业转型始终是句空话。

  内销难

  外贸企业苦水一箩筐

  厦门创颖工艺品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王瑛介绍,今年广交会开展第一天就签了一笔200万美元的外销订单。但谈到内销,她面露隐忧:“现在完全做出口显然不现实,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外单锐减,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关注中国市场。”

  潮州市瓷都实业有限公司的陈树波说,“我们去年就开始大力推动内销了,但是国内市场真的太不好做了,要想再做大,还存在很多困难。”

  陈树波认为,转内销的首要困难是渠道。“在国内市场上做事都要凭关系,我们花费了不少心力。”

  而另一个难题也同样困扰着外贸企业的转型,国内市场环境复杂,缺乏大型的采购商,单子小、客源杂的特点,让做惯了集装箱大单的外贸企业非常不适应。

  “如果指望做内销,我们恐怕都要饿死了。”东莞谢岗景丰登木器有限公司的陆逢香笑着说,“国内市场一直都是用来填补日常生产能力的,始终做不到主力。”

  在广交会上,商务部的一名专家就指出:“内销市场有繁杂的进场费,资金结算慢,且仿冒问题严重,接下来政府要努力的方向是消除出口和内销在经营模式、交易结算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为出口商品进入内销渠道提供便利。”

  被内销

  国内市场不是清理库存

  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国外市场的转好,有不少外贸企业觉得抓紧时机做好国外市场才是当下的第一要务,暂时不会涉足国内市场的开发,有些厂商甚至认为,他们的产品并不适合内销市场。

  宁波中工美进出口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黄亚飞向记者坦承,随着欧美市场的缓慢复苏,销量有望回升15%至20%,现在公司最想做的就是搞好外贸主业,暂时不会考虑重新启动内销。

  令记者感到担忧的是,现下许多外贸企业处于一种“被内销”的状态。即内销市场成为国际市场不景气情况下的被动选择,一旦国际市场转暖就会重新冷淡。这样的外贸企业在内销上注定做不长久,也无法下苦功夫去“啃下硬骨头”。

  潮州旺雅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坑洪就表示,外贸企业做内销不应只是简单的清理库存,应集中企业的加工能力和质量保障,对国内市场进行开拓。

  事实上,同样的困难,在前两届的广交会上也有不少参展企业抱怨。不同的是,当时的外贸企业是“背水一战”,而现在则是有了“逃避”的退路。但也有不少企业仍认准了这条道路“咬紧牙关”走下去。

  相比于许多外贸企业内销市场“做做看”的策略,联邦集团的市场开拓是大刀阔斧的。“集团国内市场的份额占到六成。”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