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高官访华潮只为钱 专家吁重视草根贸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1日 16:15  环球时报

  美国州长、市长,以及议员近期纷纷到访中国。20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以大标题“美国政客组团来中国只为要钱?”议论州长们此行的目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评论则指出,尽管眼下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在贸易和汇率问题上关系紧张,但仍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州长希望到中国寻找机会,以解决美国国内的经济和失业问题。

  美国高官现“访华潮”

  据了解,近期美国高官密集访华,已经到访中国的政界人士,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佐治亚州、明尼苏达州、华盛顿州、田纳西州、得克萨斯州和夏威夷州的州长,以及芝加哥、托莱多、匹兹堡、休斯敦和旧金山的市长。密苏里州的两位参议员麦卡斯基尔和邦德本月拜会了上海市长。许多美国内阁成员也已访问过中国。

  单就上周,就有3位美国州长来 华访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率100位企业家访华,他此行有多重使命,一是推销加州的农业产品、技术、旅游业,二是重点考察中日韩三国的高速铁路。施瓦辛格公开说,希望中国的投入,尤其是资金,可以帮助出现资金困难的加州拓展铁路网。此外,他还与中国网络公司阿里巴巴签署了合作协议,帮助加州大学生创业。 I

  明尼苏达州州长提姆·帕兰率领50多人代表团在13日抵达上海,代表团中大多是商界与教育界代表。帕兰提说,“这次来中国就是要把明尼苏达州的企业介绍给中国市场”。该州是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大州。此外,美国华盛顿州州长也在16日拜会了中国高层。

  实际上,美国州长们的访华行程远没有在9月份就画上句号。根据美国当地媒体透露,佛蒙特州州长吉姆·道格拉斯10月份也会在中国亮相,而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向中国表明,他主政的佛蒙特州是支持为中国环保企业发放签证的。《华尔街日报》对此评论称,美国州长们带给中国的积极态度虽然和美国奥巴马政府目前的态度有别,但至少让中国看到了美国民间的态度。不过报道也称,这轮州长访华热是否会推升中美两国更高层级的对话,目前还未可知。

  美国高官密集访华的同时,美国政府驻中国永久性办事处也快速增加。根据上海美国商会的数据,2009年,美国28个州在中国拥有办事处。

  “我们需要钱”

  美国高官为何频频来访?《华尔街日报》认为有美国中期选举的因素。不过,该报道结尾还是以非常直白的方式写道:美国政界人士纷纷踏足中国,虽然他们的地方口音和政治理念互不相同,但传达的信息听起来是一样的:我们需要钱。报道说,受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问题和美企抱怨中国市场的影响,目前中美关系阴云密布。访华过程中明尼苏达州州长对中美贸易问题也发表了批评性言论,但对更多官员来说,另一个趋势可能更重要:中国对美国的投资日渐增多。明尼苏达州州长也承认,中国代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利益,在某种方式上将转变成美国人的就业增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报道说,眼下由中国商务部官员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正在美国采购,中国代表团将受到美国州长们的热烈欢迎:佐治亚州州长表示,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将有效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并降低目前的高失业率水平,投资对中美双方是共赢的。

  专家称应重视“草根”贸易

  中美关系,包括经贸关系,历来是多面的。出现摩擦和争端是常事,但这不代表问题的全部。中美企业峰会主席沈群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无论是合作还是投资,中美民间的互动近年来有增无减,主要体现在房地产、教育、经济等领域。如教育合作也从简单留学拓展到产业层面,甚至包括股份产权的置换。

  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经贸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对华攻击比较厉害的人多在国会、联邦这一层,而和中国交往密切的多是州、市这一层,也就是说“草根”的经贸、教育、文化来往始终以正面居多。近年来,美对华“草根” 贸易明显升温,一是因为美国地方上迫切需要中国投资,来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这不是买国债,而是实业投资,直接在当地创造就业。中国对美国投资快速增长,有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对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为12亿美元,是2002年的3倍,预计2009年这一数值介于39亿至64亿美元之间,至少又是2008年3倍。这其中大量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投资,也有国企去参股。第二个原因是美国州、市等地方政府希望打开中国市场,把他们的产品介绍到中国来。这两方面的需要都是持久的。

  何伟文认为,对于中国来说,既不要轻视美国国会的杂音,同时也不要忽视“草根”的来往,应积极采取各方面努力推动中美的民间合作。▲(驻美国、英国特约记者 安润 纪双城;本报记者 夏颖)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