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触压75%存贷比红线 沪上银行上演揽储大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1日 01:30  中国经营报

  董娟

  800万元存30天可返现2万元~3万元、存款赠送购物卡和理财产品……

  刚经历完6月底存贷比75%大考的银行在三季度又悄然在揽储政策上使出浑身解数。

  而针对部分在沪银行通过不合理手段违规揽储的行为,9月6日,上海银监局开出罚单,对违规银行采取罚款、停业务、停机构新设等监管措施,并对违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监管层的重罚或许只是权宜之计。今年前7月新增贷款总额达到了年度目标(7.5万亿元)的69%,剩下的额度还有2.32万亿元,今年余下月份平均每月有5000亿元投放额度,信贷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放缓,但银行的放贷动力仍然很强劲,尤其是,能源、节能减排、中小企业、消费信贷等领域都将成为信贷投放新的增长点。

  银行信贷投放冲动不息,揽储大战很难在短期内“偃旗息鼓”。

  争揽存款各施高招

  某国有银行上海分行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所在的部门最近丢掉了一位800万元存款的客户。抢走此客户的是一家中型股份制银行,对方客户经理给出的优惠条件是,60天期限千分之五的利息,除了存款当天2万元的现金返还外,30天之后再返还2万元。而同样的一笔存款在这家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存款60天,给客户的“返点”只有不超过3000元的购物卡。

  这位国有银行人士称,基于扩展业务、占据市场份额的考虑,即便其没有存贷比闯“红线”的压力,也会鼓励业务经理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大额存款客户一定的回馈,比如赠送理财产品、家庭保险或联华卡(购物储值卡)等。“直接返还现金的事情在三季度还没有发生过。”

  在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鸣飞看来,高息揽储与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信贷额度紧张关系密切,通常它们的存贷比压力要高于国有银行。

  某城商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年初总行给的全年新增存款业务指标是12亿元,他所在的上海分行从未调低过客户经理的日均存款指标,一直保持在3000万元左右。

  上述城商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其所在银行进驻上海的时间并不够长,在资金的需求上一直处于“饥渴”的状态,作为银行客户经理,存款量属基本考核指标,完不成指标就得降级,甚至面临下岗的风险。而入职的业务部门的员工,转正时间也与完成多少吸储任务直接挂钩。

  发行理财产品也是银行吸收分散存款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相比上半年短期高收益的集中发放,三季度的理财产品发行有所放缓,不过以高收益、短期限作为噱头吸引客户存款的银行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某城商行的一款专门针对白领阶层的理财产品准备调高其短期收益率,内部还在进行最后测算,目的就是吸引客户存款。

  层出不穷的高息揽储,终于使监管部门抡起了大锤。9月6日, 上海银监局对上海某家股份制银行违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没款合计人民币54万元,且要求对违规处罚事项在全行进行通报,以达到警示和教育的目的。另对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相同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的行为,果断采取监管强制措施,暂停该分行新设机构市场准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业务,并通过属地银监局要求该行总行对分行高级管理层进行调整。

  变相加息难缓压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表示,银行竞相高息揽储,固然与前期放贷过猛又遇监管政策收紧有关,也与央行数次上调准备金率有关。这样就导致名义存款利率水平过低、实际利率长期为负的状况,存款对公众不具有吸引力,银行只能依靠高息、返点、奖品等变相加息的诱饵了。

  央行7月信贷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余额45.14万亿元,比6月末高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人民币存款余额67.57万亿元,比6月低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环比增加,而存款增速则环比减少,这给银行业保持存贷比平衡带来不少压力。

  而央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7月份上海的中资四大银行(工、农、中、建)存款增加103.2亿元,同比少增29.9亿元;其他中资银行存款减少613.5亿元,同比多减417.9亿元。由此可见,上海地区银行机构吸储的压力更大。

  王鸣飞认为,中资银行在采取多项措施突击存款后,一些银行才勉强将存贷比控制在75%的监管红线以下,这些银行要保持每月存款增速明显高于贷款增速,才能继续将存贷比控制在75%以下。

  今年上半年,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指标都接近监管红线,甚至超越了红线。截至6月30日,虽然所有的银行基本上达标,但新近公布的中报数据不难看出,除了国有银行之外,中小银行的存贷比数据都不太乐观。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和深发展,数据分别为74.39%、74.07%及73.88%,离75%的红线只有一步之遥。

  王鸣飞预测,下半年的信贷额度控制会继续给中小型银行带来存贷比的压力,但经过监管部门的严惩之后,揽储行为会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对存款压力较大的银行,可以增加吸收协议存款以及国库存款。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