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小川:央行宜采取灵活的多目标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 17:47  财新网
周小川:央行宜采取灵活的多目标制
周小川行长出席“牛津中国财经论坛”并发表演讲

  中央银行的多目标随着不同阶段的变化应该可以切换,也可改变权重

  【财新网】(记者 霍侃)对于央行而言,单一目标制和多目标制孰优孰劣?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9月9日在“牛津中国财经论坛”发表午餐演讲时,结合金融危机以来的感受指出,中央银行的多目标随着不同阶段的变化可以切换,也可改变权重,这样一个体系也许会更好。

  周小川在演讲中阐述了金融危机以来央行关切重点的演变。过去,央行最关注的是如何保持低通胀率,主要使用的工具是政策性利率。因为在比较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央行的目标和任务越简单越好,越有利于和公众进行沟通;而且在平稳时期,只要保持低通货膨胀率,可能投资就会增长,就业也促进了。

  但是,在危机阶段,通胀、经济增长和就业等目标之间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周小川认为,这次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不同阶段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应该不断转变,即便将来回到平稳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也需保持谨慎,一旦情况有变,央行所关注的重点和使用工具也要进行切换。

  周小川指出,这次危机导致央行对金融体系健康性的看法发生了演变。过去对金融稳定的看法是,如果市场中的每一个个体微观上是健康的,基本上宏观上也都是健康的。但是,这次危机导致个体健康的总和不见得等于整个宏观体系的健康,因此就提出了宏观审慎性监管。

  在金融稳定方面,周小川把金融机构的健康状态分为四种:完全健康,需要进行“在线修复”的亚健康状态,需要进行“离线修复”的生病状态,以及得关闭破产的重病状态。

  周小川以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从2003年开始的金融改革的经验指出,大的保险公司、银行不能下岗,所以要更加注意“在线修复阶段”的相关问题,在继续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解决问题。

  针对欧美国家抱怨金融机构在危机后忙着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在经济恢复期间出力不够等问题,周小川提出,需要研究中央银行是否要给整个金融体系提供激励体系,例如对于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央行是否要进行调节。

  “这次危机后的倾向是,大家觉得还是需要调节,中央银行也应该想一些办法。”周小川说,具体工具方面,仅用政策性利率可能不够,适当管理利差有利于调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也涉及维持银行的自我修复能力。

  金融危机初期,为刺激经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降至零利率,当时中国也降低利率。周小川说,后来考虑是否要再下降利率时,除了担心流动性问题,还担心如果降至零利率,商业银行的储蓄成本为零,会导致银行没有发放贷款的压力,“零利率可能导致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减弱”。

  周小川认为,央行在激励机制中需要多做一些事情,可做的有,例如银行贷款利率设定下限,但大企业发行企业债的利率没下限,由此可以鼓励发展直接融资,调节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