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市唱多论调再现开发商试探涨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7日 15:39  舜网-济南时报

  楼市调控新政出台至今已满四个月,声称调控已见效并唱多未来楼市的论调近期再次出现,而济南一些开发商也开始采取新的博弈手段,如试探性涨价。

  开发商投石问路 折扣力度减弱

  “今天我来看房,没想到这个楼盘新推的房源比一个月前每平方米涨了200元。不是说国家在调控房价吗?开发商怎么还涨价。”购房者小宋打来电话对记者说。记者调查发现,小宋所说的这家位于西部的楼盘确实涨价了,一个月前该楼盘部分房源开盘时均价8200元,如今新推房源多为8400元左右。“新政的作用正在慢慢减弱,一些刚性购房者开始入市了。”北部一家楼盘售楼人员说,他们也在酝酿涨价,每平方米大约涨50元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一些楼盘价格确实有小幅上涨的迹象,在8月份打折促销的楼盘中,多数楼盘的折扣力度也较7月份有所回调,多为9.8折、9.9折优惠,仅有少数几个楼盘推出了低于9.5折的折扣。在7月份以大折扣引领济南楼市打折潮的几家楼盘近日也降低了折扣幅度。上周末恒大绿洲、恒大名都再次打出广告,与前一段时间的8.5折优惠不同,两楼盘都改成了8.7折优惠。而曾以8.2折跃居济南楼市折扣之首的万豪君悦府项目上周六也打出广告称,8月15日前认购额外9折,比之前的8.2折、8.8折特价房,力度大幅回调。

  有业内专家分析,一些楼盘价格小幅上涨和折扣回落现象的背后,是开发商投石问路试探市场和购房者反应,为下一步利于销售的调价行为做铺垫;同时也不排除开发商集体涨价的可能性。无论哪一种情况,无疑是买卖双方博弈加深的表现。

  7月成交反弹 唱多论调频现

  “部分开发商做出涨价和折扣回调的决定,或与7月济南房价、成交量双双上涨,以及近期国内开发商集体宣扬房价见底论有关。”我市房产业内资深人士王焕新说。

  记者了解到,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3%,环比没有变化。济南房价同比上涨7.1%,环比上涨0.4%,环比涨幅并列排全国第六。而来自市建委透明售房网的数据显示,7月济南全市住宅成交量出现反弹,达到1770套,为楼市新政出台以来的最高值,比5月份的1679套多91套,比6月份的1274套高出496套,比6月份增长38.93%。

  同时,房产界唱多论调再次集中出现。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明确表示,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基本稳定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估计一些城市在房价回调后成交量将有一些上升,回升幅度有多大还有待观察。同时,他还透露,中房协7月份已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政策,以稳定市场的预期。

  此外,不少开发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出,楼市调控已经初见成效,未来楼市将处于走稳趋势。“现在是出手的时候了,根据以往经验,下半年市场肯定要出现反弹。”一位开发商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政关于房地产的重点信号是加强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让民有所居,政府很清楚达到这个目标的本质方法并不是抑制房价或者房地产行业。”一西部楼盘营销负责人说,“交通、生活配套等区位利好都是推升房价上涨的原因,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西部的房价将和市区逐渐趋同,在城市化目标到达之前,房价会一直稳步上涨。”

  “钻政策空子” 别玩得太过火

  “开发商千万别玩得太过火。”我市房产评论人赵鲁梁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开发商对于市场的走势已经有数,试探性涨价是在钻政策执行期的“空子”。他们在试探市场的反应,只要市场可以承受,他们还会继续涨下去。不过从历年的房产调控可以看出,一旦房价上涨超过了那个“度”,必然会有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即便没有新政策,过高的房价最终也会造成有价无市的情况,而房企应对这两种可能性的后路只有降价。

  山东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认为,下半年楼市的观望情绪仍会很浓厚,以往调控后出现的“报复性反弹”基本不可能出现。他说,目前房价关系民生,政府调控决心非常大,以往开发商应对调控的老手法不再管用。“如果房价再出现过快上涨,国家还会出政策进行遏制。”“下半年的房价形成向下趋势是必然的。”我市房产评论人于清分析认为,调控至今,部分开发商的资金流可能会出现紧张并急需套现。接下来开发商需要出货,那自然就要采取打折促销以回笼资金。在手段上,也有可能是以附送阳台、花园等其他方式变相降价。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主要是市场力量的博弈期,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看各方力量的博弈结果,因此购房者的态度在下半年也至关重要。 (记者刘研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