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翻薪不会为CPI火上浇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8日 13:45  法制晚报

  有助于刺激消费通胀可能性不大

  中国翻薪不会为CPI火上浇油

  对于见惯了,也议论惯了中国GDP增长多少多少的外国媒体来说,人保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消息绝对是新鲜事。

  实际上,上一次官员提“国民收入倍增”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时隔50年,当又一个崛起的经济大国拍着胸口说,我有能力让国民收入翻倍的时候,世界不得不侧目。

  外媒担心

  涨工资=涨价?

  涨工资=涨价,这是许多外国媒体在注意到中国增加国民收入计划后的第一反应。

  一些经济学家也担心,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刺激CPI的上涨,甚至会影响到将CPI控制在3%的努力。

  无论老外担心的是中国的经济状况,还是自己日后的消费账单,总之“中国要涨工资”这个消息,令外媒立刻兴奋起来。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中国加薪全球涨价》的文章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人的收入增加最终会影响到全球经济,推高T恤、运动鞋等商品的价格。《纽约时报》警告美国读者,中国工人工资的上涨,可能给西方消费者带来副作用:从沃尔玛的廉价玩具到苹果的拉风iPad,可能都会涨价。

  瑞士一位经济学家称:“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抑制全球通胀的稳定力量,现在这个时代要走向结束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澳新银行分析师的话称,对中国经济而言,通胀仍是个风险。工资上调,将给工厂上调最终产品的价格带来压力。因而,通胀压力将继续上行,CPI通胀远未触顶。

  英国《金融时报》也认为,薪资上涨将带来一定的通胀压力,但同一篇文章也承认,尽管短期内中国确实面临着通胀预期,但长期而言,随着食品和房地产价格的下降,通胀也将恢复到较低的水平。

  渣打银行的数据显示,除2009年以外,自2003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年增长率在5%到10%,而今年2-3月间的增幅在8%-12%。

  业内解读

  不会为CPI火上浇油

  担心归担心,更多的媒体和业内人士还是看到了积极层面,认为中国的市场和企业,有能力消化掉工资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和通胀预期。

  JP摩根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中国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努力会让劳动力成本不再低廉,但通过提高单位劳动力的生产力,单位劳动力的成本仍能够保持稳定,再加上PPI指数走低,提高收入不大可能导致CPI的突增。

  除了生产率的提高外,制造业的定价权并不强,这也限制了厂商把加薪带来的成本上涨向物价上涨传递。

  报告举例称,实际上,早在2007年到2008年间,中国曾经历20%的工资上涨,但到2008年第三季度,核心CPI也不过是2.1%的水平。

  报告认为,总体来说,加薪不仅不会为CPI火上浇油,而且还有助于刺激消费,并促进私营经济领域。

  世行:对中国CPI预期未提高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借日本的例子指出,日本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正是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的。

  该报评论指出,没有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可能,从而不断增长的国民收入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即使一时能够实现,也不过是通胀与挤压企业利润的代名词。

  文章认为,中国要想延续日本的成功,也应当借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经验。

  同样,在世界银行的季度报告中,世行驻京高级经济学家路易斯·库伊斯指出,近几个月来,中国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仍然保持平稳。工资可能会上涨,但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不大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世行并没有因为加薪而提高对中国今年的CPI预期,而是维持了年初“上涨3.7%”的数据,并且预计2011年CPI涨幅将回落至2.8%。

  汇丰:工资增长不会造成通胀上行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工资上涨对收入和消费的提振作用毋庸置疑,但在目前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不免又引起人们关于工资上涨推动通胀上行的担忧。

  事实上,富士康为员工加薪30%仅是个案。从制造业平均工资增长水平来看,名义增速约14%,加上制造业就业人数3%的年增长速度,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年增速为17%左右,不可谓不强劲。

  但如果与制造行业及全部工业产出增长分别高达30%和18%的水平相比,劳动成本的上升是与单位劳动成本下降相伴而生的。因而,目前的工资增长不会造成明显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近期,不少地方政府也在致力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但由于之前基数普遍较低,因而影响有限。

  而且,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能否不打折扣地执行还要画问号。由于小型私营企业占中国总就业超过60%,这些企业通常很容易绕过政府规定,通过雇佣更少工人,或者减少工资之外的其他补贴来缓解最低工资上涨带来的冲击。

  鉴于此,屈宏斌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至少在短期内不太可能产生显著影响。

  外媒认同

  提高国民收入中国有能力

  加薪是政府干预?

  在奉行自由经济理论的英国,尽管媒体承认提高国民收入是好事,但还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政府对市场干预会不会引起市场的扭曲。《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认为,工资大幅上升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如果中国总的经济形势平稳,农民工工资还会有上升空间,如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规定工资翻番的时间是10年或者以上,那么在正常情况下,政府没必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任何事情。

  如果这个计划规定“年均工资增长15%、5年翻一番”,那就必须赋予政府更多的资源与新的手段去实现这个目标。在政府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新的市场扭曲。

  如果工资上升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企业的竞争力是会降低的,这样会导致企业订单转移、工人失业,与所谓的“倍增”目标背道而驰。《纽约时报》则称,如果不提高国民收入,尤其是工人收入,将有几亿中国人没法加入到国内消费的大潮中,而后者却是中国实现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石。

  无论有怎样的担忧,各国媒体一致认同的是,中国确实已具备了提高国民收入的能力和时机。

  提高国民收入中国有必要

  早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时,外媒就推测中国到了调整国民收入的时候了。当时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今年中国两会的主题仍将是经济,但经济的焦点正在转移,从对经济增长率的讨论,变成如何确保国民财富更公平地分配。

  加拿大《环球邮报》更加乐观,认为提高国民收入的政策非常可取,因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投资驱动转向更多由消费拉动的阶段。

  美国《波特兰先驱报》指出,中国工人的腰包鼓起来,对从大到波音飞机小到巴西大豆的一系列外国企业都是好消息。

  分析人士说,中国政府制定工资增长的计划,以此为刺激国内消费及减少经济对廉价出口的依赖的一种途径。决策者们乐见国民收入的提高,因为这有助于缓解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无论怎样质疑与猜测,外媒一致认为的是,中国提高国民收入是有必要的。

  本版文/记者杨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