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沪宁杭三地开发商:下半年房价可能还要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 15:16  扬子晚报

  在本报论坛上,经济学家的精彩观点外吸引了一线业内人士的关注。相比学者的理论派作风,开发商、代理商们由于常年搏杀在楼市一线,对于市场走势自然有一番自己的看法。扬子晚报采访了多位沪宁杭三地的业内人士,希望能从不同角度管窥目前的房地产市场。

  房价降价压力不小

  降价,总是房地产企业关注的“敏感话题”。不过与调控刚开始时谈论这个话题的“羞羞答答”相比,如今房企谈论该话题已坦然许多。

  “认识市场、顺应市场,是目前维持房企生存的第一要义。恒大降价了,万科降价了,保利和绿地也降价了。近日复地也表示加入打折大军。从近期上海市场来看,降价给房企带来了销售额回升和现金流增加。”宝华企业集团赢佳策略总经理杨健的看法颇有代表性。在杨健看来,开发商要改变以往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开盘就售罄这样的情况是不正常的。十年前我们卖房子,开盘当天售出30%就已经算是强销期,到了一年以后的交房阶段,整个小区才可以去化掉70%-80%。”

  多位被访者的观点与杨健不谋而合。例如上海中原董事总经理谭百强便认为,在保持现有政策环境的情况下,当前部分企业领头降价现象有望在第三季度加深分化。

  “四季度的市场局面可能会更加明朗,降价幅度有可能突破20%-30%,交易量也有望随之回暖。”高力国际华东区董事总经理翁玲则认为,由于政府严格认定二套房贷、严控信贷,加上物业税的预期,高端市场房价将进入下行通道。

  就在7月4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预期再过一个季度左右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房价会有所下降。而在本届论坛上,不少经济学家也认为未来存在降价的可能性。

  开发商、政府官员、学者,三种不同立场,却能就一个话题达成共识,或许新的降价风暴真的就在酝酿之中。

  调控有助于楼市健康发展

  那么,房企负责人如何看待这次有着“史上最严厉”之称的楼市调控呢?

  “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第一季度那样的房价暴涨持续下去是要出问题的,房地产市场应该稳健有序地增长。”绿城房产集团执行总经理傅林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调控并非完美无瑕。“现在的调控政策虽然对市场有了一定效果,但要提防出现以往‘越调越高’的尴尬局面。”金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吴忠泉坦言,“都说楼市存在泡沫,但这个泡沫究竟是什么?是房产发展太快、还是涨幅过急、还是单价过高?需要进一步明确”。而谭百强则认为目前“认房又认贷”的信贷政策对刚性需求是一种误伤。

  市场短期内较难反弹

  从过去几年的历史来看,调控很少持续一年以上。由于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有关部门往往对调控“投鼠忌器”,但这一次会不会是一个例外?

  “目前国内经济GDP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相关部门不会出台刺激经济的措施。楼市调控松动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市场很难在短期内反弹。”南京建邺城镇建设开发集团董事长吴凯波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而翁玲表示,由于房价已经出现松动趋势,目前相关部门将不会出台更多调控措施。

  谭百强则认为,四季度的市场局面可能会更加明朗,价格幅度有可能突破到20%-30%,交易量也有望随之回暖。

  做好产品才是正道

  杨健认为,虽然当前的调控让开发商步调慢了下来,但某种程度可以促使房企更好地做产品,保证企业品牌,从这一点来说,整个行业应该感谢调控。

  绿城的案例可谓淡市突围的典型。数据显示,绿城上半年销售金额超过了220亿,基本完成了上半年的销售指标,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绿城致力于做品牌,只要品牌好、产品质量好,即使调控有影响,但影响也不会大。”傅林江表示

  杨健则对广州的房企推崇有加,“广州楼市经常不温不火,但广州开发商的作品口碑非常好。这是因为他们强调实体营销。经常小区景观、样板房做得很到位后才开始接待客户进行销售”。

  在南京,建邺开发集团打造的金鼎湾主动完成了国家3A住宅认证,并采用了高标准的精装修,堪称南京豪宅的代表作。仁恒地产开发的仁恒江湾城是仁恒在南京的第三代产品,集合了一线品牌配套设施,创下了开盘3天热销10亿的奇迹,虽然面临新政,但是凭借多年的品牌和良好口碑,其后期产品的关注度仍然非常高。如果说调控是一场事关生死的大考,对于房企来说,大力提升产品力无疑是应对考试的不二法门。

  黄法欧 刘莉 刘晓霞 房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