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两岸正式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正文
本报记者 孙立极
6月29日下午2时30分,山城重庆。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分别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上签字,而后互换文本。热烈的掌声、炫目的闪光灯,又一次见证了两岸历史性的时刻——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从此开启新篇章。
12条“高速公路”,通向了ECFA的顺利签署
从2008年6月,两会重启协商机制,双方已经签署了12项协议、达成两项共识
29日上午,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9时,陈云林与江丙坤准时到场,相视微笑,准备开始。需要镜头的记者们急了,强烈要求两人握手拍照,两人只好起身握手,笑着让记者“摆拍”。
第五次会谈,没有生分客套,只有老友重逢;少了行礼寒暄,多了亲切默契。致辞结束前,陈云林忽然透露,他和江丙坤有一个共识,就是从本次会谈开始,不再安排参访活动,改为年度交流时另行安排。
从2008年6月,两会重启协商机制,双方已经签署了12项协议、达成两项共识。江丙坤把12项协议比喻成“12条高速公路”,“加快了两岸的经济发展,增强了两岸人民的福祉,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向前迈进”。同时,12项协议协商过程中,双方达成的默契、累积的互信,同样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最复杂、最全面、几乎涉及经济活动方方面面的ECFA,能在半年时间内达成协议,正是基于这个良好的互动基础。
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首次提出两党将共同“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呼吁两岸可以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但是受困于台湾特殊政治环境,这份有利于两岸经济发展、尤其关系台湾未来的重要协议,甚至一度在名字上纠结不休。两岸很多有识人士大声疾呼、大力推动,一些台商和台湾工商团体甚至自掏腰包,在岛内媒体刊登大幅广告,直言ECFA对台湾至关重要,才在2009年底确定商谈日期。
仅仅半年时间,两岸代表团三次工作会谈交换意见,两轮预备性磋商确定内容,用江丙坤的话说,“顶住了时间和业界的压力,排除万难”;用陈云林的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双方“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终于如期完成了签署。
这好比长途货运,没路障了,也不收税了
ECFA不是只有清单上那个项目才受惠,而是惠及广泛,从配套、周边到带动其它产业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包括序言、5章16条及5个附件,主要内容就是加强双方在经济、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促进双方货物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保障机制,以及建立合作机制。
“简单地说,这好比长途货运,没路障了,也不收税了。”对外经贸大学台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晓红解释。
大陆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伙伴及第二大进口伙伴,经贸关系相当密切。此前,有学者称ECFA是台湾的“维他命”,有媒体称ECFA是台湾经济的“补骨汤”,可以想见这一协议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江丙坤表示,ECFA的签署对台湾经济有莫大帮助。加上此前的12项协议,缩短了两岸时空的距离,挟地理优势、文化优势,以及两岸间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给了台湾经济一次升级转型、脱胎换骨,再创经济奇迹的机会。
华晓红评价,“协议充分考虑了两岸的经济社会现状,大陆顾及台湾的弱势产业、中小企业利益,充分释放了善意。”以协议“早收计划”中大陆开放18项台湾农产品为例,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在记者会上透露,18项农产品平均关税13%,以2009年数字,产品总金额约200万美元,对台湾中南部农渔民相当有帮助。
仅从“早收计划”看,华晓红说,大陆老百姓恐怕很难体会台湾石斑鱼便宜了的好处,受惠较多的应是大陆制造业。因为大陆从台湾进口的以中间产品居多,零部件成本降低,将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不过,华晓红甚至不赞成用“让利”这个词。她说:“从初期看,双方开放未必完全对等。但这是一份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协议。ECFA给两岸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制度性保障,保证双方双向开放,打通贸易屏障、降低流通成本,让彼此资源获得最佳配置,从而增强了双方的竞争力。”
重庆市台商投资协会会长黄锦勋说得更干脆:“如果只看到ECFA早收计划,就太狭隘了。”黄锦勋在大陆经营厨卫家电,有人问ECFA签署后,他们公司有没有受惠,“我说,这问题错了。ECFA不是只有清单上那个项目才受惠,而是惠及广泛,从配套、周边到带动其它产业。所以,不管其中有没有我们的项目,我都会受惠。举例说,开放纸张、印刷,降低他们的成本,就可以带动包装、广告等成本降低,哪个企业没涉及?”
说到ECFA,在大陆耕耘了18年的黄锦勋喜悦溢于言表:“可以这么说,两岸只要和平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形成良性循环,我就可以满怀欢喜、期待未来。”
可以兄弟联手赚世界的钱了
重点不在于他卖我什么,我卖他什么,而在于整合后的区域,共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ECFA协议研议过程中,南开大学张伯伟教授负责通过数量研究评估两岸产业走向,台湾同样有学者做此研究。张伯伟说:“我们双方的结论是一致的,就是如果不签署ECFA,两岸经济不整合,双方都会受损,当然,台湾受损的程度要大一些。”
张伯伟认为,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令美国等金融服务强国意识到,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势必倾注较多力量发展制造业,全球制造业竞争将日趋激烈。世界原有分工格局被打破,突显了两岸区域整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张伯伟说,两岸签署ECFA,不只是静态上的优势互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动态上的产业整合。他认为两岸产业结构有条件整合,以信息产业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是大陆生产软盘,台湾生产硬盘;随后,大陆生产硬盘,台湾生产主板,晶片依靠进口;再其后,大陆生产主板,台湾生产晶片。这种产业分工主要是由市场趋动的,两岸同文同种、大陆人力资源丰富,成为吸引台商的重要力量。
“但是市场趋动毕竟没有主动趋动效果好。就信息产业来说,台湾的研发优势与大陆的制造优势,还没有达到更高层次。如果两岸实现经济整合,可以形成合体一起向上提升。因此, ECFA给两岸民众带来的最大福利不是关税降低,重点不在于他卖我什么,我卖他什么,而在于整合后的区域,共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张伯伟十分乐观,“到时,我们真的就可以如连战先生所说,两岸兄弟联手赚世界的钱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