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19个月来最高涨幅;国家统计局谴责数据提前泄密
本报讯 (记者吴鹏)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环比下降0.1%。这是19个月来CPI创造的最高涨幅,并首次突破3%警戒线。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3%也一般认为是判断通胀的警戒线。此外,因为超过当前一年期固定存款2.25%的利率,目前已经连续4个月为“负利率”局面。
从类别看,5月份,中国8大类商品价格中,同比上涨的有6类。其中,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最大,达到了6.1%,居住价格上涨5.0%。两类商品价格同比有所下降,分别是衣着类价格下降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3%。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5月份,中国CPI环比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5%。鲜菜价格当月环比下降9.8%,对CPI环比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据还显示,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PPI同比上涨7.1%,环比上涨0.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2%。
■ 数据解读
1 加息预期是否增强?
市场出现“增长担忧”,短期无加息可能
本次CPI的增势,是不是预示着将有加息的可能?
对此,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虽然CPI越过了3%的警戒线,但经济增速的放缓,将令政策由此前的偏紧向偏松方向微调。目前市场情绪正从“通胀担忧”转为“增长担忧”。
他说,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资金的下放速度可能加快;房地产调控政策难以放松,但预计也不会在此前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预计短期内将保持观望,6—7月份应该没有加息的可能。
但是,考虑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资本流动状态变化,鲁政委预计,汇率政策可能在6—7月份回到更富弹性的状态。
2 调控目标能否实现?
7月前后CPI回落,预计全年在3%左右
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研究员张永军昨日表示,5月CPI达到了3.1%,从月度环比来看,剔除季节因素后,上涨的幅度确实有点大。一方面有翘尾因素,也是大量货币增发和社会总需求扩张步伐加快的滞后影响。
张永军表示,如果按照当前发展势头,在7月前后CPI应该会达到年内峰值,之后会出现回落,但总体来看,全年3%左右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也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今年翘尾的高点有可能在6、7月份,所以对第三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会相对减弱。
“从全年来看,物价控制在3%左右,应该说是有基础的。虽然是压力比较大,但是经过努力,宏观预期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3 内需动力是否不足?
消费增长稳定,增速回至去年以来最高位
昨天披露的数据还显示,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5亿元,同比增长18.7%,但环比4月份,只增加了0.2个百分点。
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来扩大内需,尤其是在扩大消费方面。环比增长0.2个百分点是否意味着消费动力不足?对此,张永军表示,短期从这个指标来看,增速已经不低,只不过相比经济增长其他拉动力(投资和出口)而言,显得消费比较稳定。
鲁政委也称,从消费来看,表现为高位继续加速。经过他测算,如果剔除2月份农历新年的影响,5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回到了2009年1月份以来最高位。
本报记者 胡红伟 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