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11日电(记者王涛、沈而默)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1%。由于年初政府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在3%左右,而5月份的月度涨幅也是年内首次突破这一年度调控目标值,因而引起市场热议。不过专家认为,5月份CPI的增长依然属于结构性上涨,全年的3%调控值仍然可以实现。
5月份CPI增幅突破年度目标值
“实现年度3%的目标,并不代表单个月度同比增幅不能超越目标值。这两个数据并不冲突。”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其实从1-5月份数据来看,前五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为2.5%,依然尚未达到3%的调控目标值,而其实3%的目标中也已经预留各种因素的空间,譬如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等。
就5月份的物价数据,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5月CPI同比增速继续上升是由于食品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仍处高位和正翘尾因素所致,而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至国内的滞后影响以及去年低基数因素也导致了5月PPI仍然惯性上扬。数据显示,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拉动CPI上涨2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5%,拉动CPI上涨0.7个百分点。在新涨价因素中间,食品及其居住类价格上涨的贡献率达到90%左右,而其他一些构成因素如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则是下降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CPI能达到3.1%主要是翘尾因素和食品、居住类价格上涨两方面的原因,而当前的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
年中CPI涨幅或见顶
来自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观点认为,翘尾因素正效应临近年内高峰将拉动物价上涨,CPI二季末或至全年峰值。从趋势上来看,物价目前仍处于上升通道,各种新涨价因素和正翘尾因素导致通胀压力仍较大,短期内总体物价水平仍将温和上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与依旧充裕的货币供应这两大主导物价上涨的基础性因素仍然未变,当前农产品价格已经进入上升周期,食品价格在周期性波动中呈现长期上涨趋势,同时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提速也将加剧通胀压力。此外,未来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也是助推整体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认为,物价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去年CPI、PPI的低基数造成的,预计二者近期就将见顶回落,5月或者6月的PPI数据就将是今年的顶部区域。而CPI整个一年中将呈倒“U”形,5-7月份CPI可能在3%-3.5%之间徘徊,之后将有所回落。
熊鹏预计,未来一段时期CPI、PPI将继续回升。在渐达峰值的正翘尾效应推动下,CPI将继续惯性上涨,并于6月、7月达到年内高点,此后CPI同比增速将缓慢回落;而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输入性通胀压力将逐步缓解,PPI或先于CPI见顶。
盛来运也认为,从近期来看,去年物价低点是在6月份、7月份,相对应的,今年翘尾的高点有可能在6月份、7月份。
全年CPI涨幅3%的目标可控
虽然物价上行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而近期国内外不确定性的增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也可能会对未来物价上行产生一定减缓作用。
“总体来看,全年3%的目标仍然是可以实现的。”闫伟表示,其实物价的上涨在预期之中,虽然5月份CPI的上涨中食品价格上涨达到6.1%,但是除非粮食今年大幅减产,否则都不会构成过高的新涨价因素。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期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也有所减轻。
熊鹏认为,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回落表明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经济过热可能性基本消退,经济增速则趋于平稳。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1日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我国5月份这一数据为53.9%,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通胀压力似有缓解。
从外部环境来看,欧洲债务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确定性加大。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5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58.9%,比上月回落13.7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该指数首次回落到60%以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虽然5月CPI涨幅首次超过3%的年内预定目标,但是环比看,5月CPI比4月份环比降0.1%,食品类环比下降0.5%,说明宏观经济通胀的压力是在下降的。从市场监测看,农产品价格回落,钢材的价格稳步回落且环比涨幅下降,都表明通胀预期压力的降低。
“CPI涨幅会经过6月和7月份的高点,环比数据仍会继续保持回落,全年CPI涨幅会控制在3%左右。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将逐步趋稳回落。”祝宝良说。
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则表示,从5月份情况来看,当前的物价以及今后价格上涨的压力有缓解的趋势。一是5月份环比价格下降0.1个百分点,这比上个月上涨0.2个百分点是相反的趋势,主要因为随着天气的好转,前期一些农产品季节性的上涨所推动的物价上涨动力是在减弱的;二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下降,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缓解。此外,8月份以后的翘尾因素的影响也会相对减弱。
“从全年来看,物价控制在3%左右,应该说是有基础的。虽然压力比较大,但是经过努力,宏观预期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盛来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