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对中国钢管征反倾销税 中国钢企转投新兴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5日 02:5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郎振发自北京

  当铁矿石考验着中国钢铁企业的生存能力时,美国对中国产钢管征收反倾销税更是让这些企业雪上加霜。

  5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TradeCommission)投票批准对中国产钢管征收至多99.14%的反倾销进口关税。这是在2009年底该委员会已经批准对中国生产的钢管征收平衡税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制裁。

  昨日(5月4日),无锡振达钢管厂一位销售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美国自2008年开始的钢管反倾销调查使得企业在对美出口上受到了很大影响。

  南方一位大型钢材集团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美地区的钢管出口曾经在公司出口中占到了很大份额,“但是从两三年前开始,我们就基于自己的战略考虑不断减少对其出口,公司已经把战略重心转移至其他地区。”

  无缝钢管对美出口锐减

  “中国钢管对美国的出口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了大幅度减少,归根到底就是美国主要钢管生产企业对于中国企业的产品心存不满。”中国联合钢铁网分析师张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

  一份来自中钢协的数据显示,中钢协的会员企业2008年全年对美国出口无缝钢管为229.23万吨,成交金额为335673.27万美元;这一数字在2009年分别锐减为40.64万吨和65925.43万美元。

  2010年一季度中国无缝钢管对美出口为3.8万吨,而2008年和2009年一季度的出口数量分别为27.77万吨和22.29万吨。

  张萌说,之所以2009年前3个月的出口没有大幅下降,“是因为企业当时执行的是2008年签订的合同,现在的总量已经锐减了数倍。”

  钢管企业战略转型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2009年美国实施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迫使国内企业开始考虑战略转型,“一方面企业把原先准备出口的钢管产品转内销,投放到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利用转口贸易,合理规避经营风险。”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方某大型钢管生产企业高层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企业就是在这个时候选择到东南亚投资建厂,从事转口贸易的。

  “我们之所以选择马来西亚作为转口贸易国,除看重了其港口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吞吐能力,更重要的是,美国承认马来西亚的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可以享受到该国特殊的关税优惠政策和贸易政策,这样中转费用也比较低。”他表示,“这是一种合理减小经营风险的方式,当然我们也没有放弃国内市场。”

  然而,国内市场的开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张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09年出口转内销的钢管企业呈现扎堆态势,“全球每两根无缝钢管就有一根是中国生产的,本来就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这就导致了价格的暴跌,最严重的时候无缝钢管价格下降达50%。”

  前述北方某大型钢管生产企业国内市场业务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质上,这种局面到现在也并未消退。

  当下钢管的主要生产成本来自于钢材,而钢材的价格又和铁矿石价格息息相关,但是铁矿石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没有给钢管企业带来“理所应当”的利润。

  前述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原材料价格上涨没错,但是过去两年很多钢材生产企业的产能也在不断释放,“产品价格并没提升,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与前述北方钢管企业不同的是,南方某大型钢材集团并没有采取“转口贸易”这一形势,而是把战略中心放到其他新兴市场的开拓中。

  该集团一位高管坦言,美国对钢管反倾销税的征收使企业面临很大考验,“但是我们必须坦然面对,其实,在这之中,中国企业承受了很多‘不白之冤’。”

  “我们这两年对美国的出口一直是在减少的,公司出于战略考虑,将重心放在了东南亚、北非和南美等国。”他表示,“我们企业的出口量其实并没有真正减少,正是上述新兴市场有效弥补了对美出口所带来的损失。”

  对于钢管企业近年来的盈利状况,前述受访企业均表示不便透露。但中国联合钢铁网分析师张萌透露,“从行业角度来讲,现在无缝钢管的利润率仅为几年前的三成左右,好在二三季度历来是钢材的需求旺季,企业的日子应该会有所好转。”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上海:021-61283003深圳:0755-83520159成都:028-86516389028-86740011无锡:15152247316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