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上调准备金率意在加强对通胀风险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3日 09:27  东方早报

  早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2日宣布,决定自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前两次分别是在今年1月和2月,上调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

  调整后,大中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的高点。这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必须先在央行存放17元,余下的部分才能用于发放贷款等用途。银行能够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减少,从而达到紧缩银根的调控效果。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向常态的进一步回归。一方面体现出央行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充裕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意在加强对通胀风险的管理。

  “这是今年央行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在向常态回归。去年银行信贷投放较多,加强流动性管理将贯穿央行全年工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防范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及经济过热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之后经济有趋热倾向,经济实际增速已经高于潜在增速,同时资产泡沫也在累积。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升幅尚属温和,但从央行发布的企业商品价格等数据来看升幅已经偏快。“在以上背景下,需要加快货币政策向常态的回归。” 刘煜辉说。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11.9%,较以往几个季度增速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一季度CPI增速为2.2%。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季度经济数据相当靓丽,但风险不容忽视。“CPI虽然低于国际上3%的警戒线,但这几个月生产价格指数PPI的增速比较快,值得警惕。” 郭田勇认为,PPI向CPI的传导时间一般在3到6个月,货币政策需要对几个月后的经济形势提前做出应对。

  根据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存款最新数据,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3.82万亿元,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一次性从银行抽走近3200亿元的基础货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