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发布2010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7日 15:59  商务部网站

  商务部今日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春季)》,回顾了2009年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分析2010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增长的特点。报告认为,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继续改善,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要继续落实好稳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保持出口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稳定进口促进政策,敦促有关国家取消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进口。利用当前外贸回升的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春季)

  一、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措施,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贸易融资环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鼓励增加进口。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逐步回稳,稳外需、扩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进出口大幅下滑的态势得到扭转。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1、进出口总体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并在年底转为增长

  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2072.2亿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总额12016.6亿美元,下降16.0%;进口总额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贸易顺差1961.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2%。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外需严重萎缩,中国进出口也大幅下降;三季度开始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措施逐步见效,世界经济开始企稳复苏,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回稳,加上国内稳外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中国进出口形势逐步好转并在11月份转降为升。第一、二、三季度进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24.9%、22.1%和16.7%,第四季度进出口同比由负转正,实现了9.2%的增长。

2009年中国外贸月度进出口增长情况

  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比较平缓,机电产品出口回升相对较快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物美价廉,加上这类商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下降相对平缓。2009年,纺织品出口599.7亿美元,下降8.4%;服装出口1070.5亿美元,下降11.0%;鞋类出口280.2亿美元,下降5.7%;家具及零件出口253.3亿美元,下降6.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由于大多属于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为明显,但在世界经济企稳复苏的带动下恢复得也比较快。一季度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二季度以后降幅显著缩小,11、12月份机电产品分别增长3.2%和26.8%,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4%和40.7%,均领先于总出口回升。全年机电产品出口7131.1亿美元,下降13.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69.1亿美元,下降9.3%,下降幅度均低于总出口降幅。

  3、一般贸易总体出口降幅较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继续上升

  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一般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加上上年基数相对较高,出口下降明显。全年一般贸易出口5298.3亿美元,下降20.1%,占出口总额比重由上年的46.4%下降到44.1%。加工贸易与国际产业链联系紧密,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受到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外部需求状况改善,下半年加工贸易订单和出口逐步恢复。全年加工贸易出口5869.8亿美元,下降13.1%,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48.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他贸易方式全年出口848.5亿美元,下降7.9%,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主要是“走出去”带动了相关设备和产品出口。

  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回升较快,民营企业出口降幅较小

  与加工贸易出口类似,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同样呈现年初大幅下降、下半年快速反弹的走势。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722.3亿美元,下降15.0%,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升高,达到55.9%。私营企业经营机制比较灵活、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年民营企业出口3384.4亿美元,仅下降11.6%,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6.7%上升到28.2%。国有企业出口1909.9亿美元,下降25.8%,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5、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自澳大利亚进口保持增长

  在前三大贸易伙伴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36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4%,自欧盟进口1278.0亿美元,下降3.6%;对美国出口2208.2亿美元,下降12.5%,自美国进口774.4亿美元,下降4.8%;对日本出口979.1亿美元,下降15.7%,自日本进口1309.4亿美元,下降13.1%。与东盟贸易下半年开始趋好,全年对东盟出口1063.0亿美元,下降7.0%;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下降8.8%,东盟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与澳大利亚、东盟和美国的贸易比重略有上升,与欧盟和俄罗斯的贸易比重略有下降。前十大进口贸易伙伴中,仅自澳大利亚进口保持增长。

  6、能源资源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扩大内需带动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扩大

  在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中国国内投资、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需求旺盛,部分消费品、投资品进口增加。2009年全年铁矿砂进口62778万吨,增长41.6%;大豆进口4255万吨,增长13.7%;原油进口20379万吨,增长13.9%;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2381万吨,增长34.5%;钢材进口1763万吨,增长14.3%;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429万吨,增长62.7%;纸浆进口1368万吨,增长43.7%。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量增长2.8%,飞机进口量增长5.9%。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出口降幅低于全球出口降幅7个百分点,进口降幅低于全球进口降幅13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稳外需、扩进口的政策措施不仅对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2010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增长的特点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各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出现较大幅度回升,顺差持续下降并在3月份出现逆差。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出口加快恢复

  在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需求增加的带动下,一季度进出口总额达到61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1%。其中出口3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比2008年同期增长3.3%;进口3016.8亿美元,增长64.6%,创季度增速历史最高。3月当月进出口总额2314.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0%。

  2、顺差规模持续下降并在3月份出现逆差

  由于进口增速持续快于出口,今年以来中国顺差规模延续了去年10月份以后大幅下降的态势。一季度,顺差144.9亿美元,下降76.7%,其中3月当月逆差72.4亿美元,结束了自2004年5月以来连续70个月顺差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内外需复苏不同步,内需回升的速度高于外需,进口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出口价格回升幅度,导致进口增速高于出口。

  4、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上升

  一季度,一般贸易出口141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进口1683.8亿美元,增长72.2%,高于整体增幅7.6个百分点,对进口增量贡献59.6%,拉动进口增长38.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1516.9亿美元,增长29.8%,占外贸出口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进口888.2亿美元,增长56.3%。其他贸易方式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出口增长34.6%,进口增长55.2%。

  5、民营企业进口高速增长

  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增长继续快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920.1亿美元,增长36.6%;进口581.4亿美元,增长90.8%,高于整体增幅26.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出口495.1亿美元,增长17.3%,低于整体增幅11.4个百分点;进口856.6亿美元,增长63.1%。外资企业出口1746.5亿美元,增长28.4%;进口1578.8亿美元,增长57.4%。

  6、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均大幅回升

  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65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0%;对美国出口544.5亿美元,增长19.7%;对日本出口257.0亿美元,增长17.7%。自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口分别增长43.0%、42.7%和56.6%,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再次出现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带动双边贸易快速增长。对东盟出口292.3亿美元,增长46.7%,自东盟进口336.8亿美元,增长76.6%;对印度、俄罗斯、巴西出口分别增长38.7%、39.3%和88.3%。

  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从一季度进出口形势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同时也要看到,一季度对外贸易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更加明显。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受政府刺激经济措施影响,私人投资正在恢复,居民消费温和增长,进出口持续扩大。欧盟和日本经济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经济有望出现较强劲的回升。IMF最新预测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从3.9%上调为4.2%。但是,世界经济持续全面回升还面临不少困难,复苏进程仍存在很多变数。一是无就业复苏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2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升至10%,创1998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美国2月份开工率为72.7%,比近30年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失业劳动力和闲置资本重新跨部门配置需要较长时间,必然制约消费和投资需求。二是全球主权债务风险加大。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继续攀升,其他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地区可能受到波及。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日趋明显。主要发达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金融体系制度性风险和监管不力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良资产短期内难以根本消化掉。各国宏观政策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面临不少掣肘,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剧。

  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但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加剧。

  在融资条件改善、投资和消费回升以及补库存需要刺激下,今年以来国际贸易迅速恢复。趋于活跃的贸易商品已经从初级产品、非耐用消费品延伸至耐用消费品和投资类产品。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增长。WTO预计,2010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9.5%。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整体或局部不确定性,在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产能过剩仍较普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全面持续大幅回升的动力不足,企业库存正常化对需求拉动的效应也会逐步减弱。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今年一季度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趋于增多。

  第三,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改善,但成本上涨等压力增加。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保持扩内需、调结构和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相对稳定,效应将继续显现,进出口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资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招工难等问题,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增加了企业汇兑风险。

  第四,扩大内需可以带动进口,但增加进口仍面临许多制约。

  2010年,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努力保持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较快增长,稳定进口促进政策,将进一步拉动能源资源、技术装备、中间产品和消费品进口。但是,在流动性严重过剩、世界经济回暖、通胀预期上升的带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呈上行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进口。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仍然实行不合理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制约中国企业进口,并影响到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

  总体上看,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继续改善,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要继续落实好稳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保持出口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稳定进口促进政策,敦促有关国家取消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进口。利用当前外贸回升的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