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3家机构预测:二季度中国CPI或增3.1%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02:19  东方早报

  央行有关人士称加息可能性加大

  早报记者 王莹 发自北京

  刚刚公布的“朗润预测”结果显示,二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为10.5%,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增长3.1%。

  这是在昨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公布的数据。“朗润预测”是以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为首,综合23家国内知名研究机构的预测数据,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的预判。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峰昨天在会上预测,二季度经济将高位运行,通胀压力显著,贸易顺差走低,两率预期微调。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余永定昨天表示,中国进口价格大幅上升,导致了贸易条件恶化。他建议,政府应利用出口条件恶化来改变经济增长战略,有意识地降低对经济增长的期望。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0年一季度顺差达659亿美元,同比增长5%,名义贸易差额增长率为负。

  “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在保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问题恶化的重要根源。”余永定称,“中国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了,光考虑出口不考虑进口,这是赔本买卖,原材料进口价格的大幅上涨,也说明中国经济结构有问题。”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昨天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不应该用央行基础货币购买外汇。“我国的外汇购买机制应由央行购买逐步转为财政购买。央行购汇通常是用基础货币进行,这就会造成央行的被动发钞。而财政购汇不会带来太大的通货膨胀问题,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国内公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李德24日在上海出席一论坛时称,央行采取加息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大,但其幅度有限。他表示,在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水平超过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后,就形成了实际负利率,“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就较大,但即使央行加息,也是小幅的。”

  李德并称,目前央行货币政策还是以微调为主,并偏重数量调整。但去年商业银行投放近10万亿元新增信贷,货币供应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势必会对通胀形成压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