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科院:实行独立于户籍管理的注册农户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0日 10:05  中国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于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上午9: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联合举办“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

  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周表示,对于目前农村政策调整的建议有以下几方面:

  1.用保护所有农地的立法替代保护基本农田的规定

  农地保护制度应该针对所有农田。“18亿亩耕地红线”主要与“基本农田保护”相关联,是土地管理制度的一个缺陷。某些地方政府很容易在“基本农田”和非基本农田之间玩障眼法,给农地保护增添麻烦。鉴于此,建议用保护所有农地的立法替代保护基本农田的规定。

  2.实行独立于户籍管理的“注册农户”制度

  目前,我国的支农政策基本覆盖所有户籍农民。但现实中约有30%左右的户籍农民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举家外出的“农民”约占20%。他们不应享受国家财政支农补贴。他们的社会保障应通过城市政策调整来解决。为了确保支农政策瞄准职业身份而不是户籍身份,有效解决“四项补贴”事实上成了收入补贴的问题,应该实行独立于户籍管理的“注册农户”制度。“注册农户”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业生产活动,且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至少有一个劳动力以常年务农;必须是农村的常住居民,且在本项制度建立前就拥有农业户籍。“注册农户”的认证机构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国家财政支农投入应以“注册农户”为对象。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其他农村家庭可继续享有已有的政策支持,但不再享有新增农业政策支持。国家对“注册农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并鼓励农业用地优先向“注册农户”流转。

  3. 加大农民合作社联社发展力度

  村庄的农业生产状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丰收年份都丰收,歉收年份都歉收。因此,村级农民合作社无力解决农业生产波动造成的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跨区域的农民合作社联社。联社规模越大,其消除农业生产波动影响的能力越强。有了联社,职业经理人施展才华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农户之间互保互助的范围就大大拓展了,农村资金借贷和农业保险市场的发育环境就大大改善了。它既消除了银行的风险,又免除了农户的危机。

  4.调整“大学生下乡”工程的方向

  有关部门推行的“大学生下乡”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向合作社输送经过专门培训的大学生,而不是让他们当村长或书记助理。从我们的调查看,缺乏经理人才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性约束因素之一,把经过培训的大学生输送到这个岗位有利于克服这个约束因素,也有利于减轻大学生对自己前途的后顾之忧。

  5.把发展“县辖市”和中心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的设市标准太高。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以把1万居民以上的人口聚居地划为县辖市。把万人以下的一批农村居民点按照中心镇建设,全国形成5万座左右具备基本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中心镇。再以下是几十到上百人不等的居民点。这种人口分布形成以后,镇政府将成为最基层的基本公共服务承担者,而村只是一个地理名词。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