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电网承诺未来10年推动减排105亿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0日 01:46  第一财经日报

  如减排目标实现,将分担国家20%以上的减排任务,世界气候变化日历将后拨四个月

  林龙

  国家电网公司昨日在京发布了一个震惊业界的数字:“预计未来10年可推动实现二氧化碳累计减排105亿吨。”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Dermot O’Gorman昨天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105亿吨二氧化碳约为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倍、世界的三分之一,这一减排目标如果实现,相当于将世界气候变化日历向后拨了四个月。

  能源配置绿色平台起步

  国家电网昨天发布的《绿色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预计,在2020年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全力提升消纳清洁能源能力,助力电力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020年将比2005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亿吨,对实现我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目标的贡献度超过20%。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曹志安在《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政府主动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推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不过,国家电网的此次承诺并不完全是基于自身的减排,《白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发展面临传统能源供应不可持续、环境承载容量不足和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经济发展方式亟须绿色转型。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绿色平台,是应对挑战,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支点。”《白皮书》称。国家电网方面称,该绿色平台能加快能源供应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一揽子计划包括全力发挥输电作为继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之后的“第六种运输方式”的强大功能,构筑“输煤输电并举”的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提供“节能”这一除石油、煤炭、水能、核能四种主要能源以外的“第五种能源”;同时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推进温室气体减排。

  这和Dermot O’Gorman的观点基本一致,Dermot O’Gorman表示,电网直接的自身减排(通过智能电网线损率下降实现)只占一小部分,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交换和传输平台,对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这两个领域的二氧化碳减排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家电网的计划称,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的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范围涵盖“三华”电网(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电网和东北电网,并通过特高压直流与南方电网互联。

  “加快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是国家电网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重点,能够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集约化发展,推动煤炭资源清洁有效利用,推动电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应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国家电网方面称。

  减排方案

  国家能源局此前的研究显示,要实现国家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的要求,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需达到4.9亿~5.7亿千瓦,将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2%~35%。

  因此,国家电网提出,国情、资源禀赋、技术特性和经济性决定了坚强智能电网是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消纳的唯一方式。《白皮书》显示,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通过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到2020年可消纳清洁能源4.11亿千瓦,比2005年增加3.2亿千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亿吨。

  “坚强智能电网建成后,2020年跨区输电方式与省网范围内消纳方式相比,可提升电网消纳风电规模一倍以上。”国家电网表示。

  同时,到2020年,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可比传统电网减少中国煤电装机约6300万千瓦,相应减少煤电投资约2200亿元。“实现电力资源的大规模、跨区域、跨时段优化配置和不同特性发电机组的优势互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燃煤机组发电煤耗。”国家电网对外联络部主任尹积军称。

  以2009年为例,国家电网消纳水电和核电4047亿千瓦时,替代标准煤129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亿吨;全额收购并网风电和太阳能电力195亿千瓦时,替代标准煤6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29万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将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一是提高能效和节能,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减少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四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使用碳汇。“其中以前两种途径为主,其贡献率分别为70%和20%左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