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学者评点一季度经济形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19:06  新华网

  

  中国一季度经济“体检”

  新华网北京4月15日专电 题:持续向好趋势稳定 挑战依旧仍需谨慎——专家学者评点一季度经济形势

  新华社记者罗宇凡

  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各项数据。其中,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同比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出现同比较大幅度增长,对外贸易恢复速度加快。相关专家学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但鉴于外部环境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经济回升向好的过程中挑战依旧,调控仍需谨慎。

  低基数下的高增长 政策效应是关键

  “一季度GDP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不意外,这和去年同期GDP基数较低有直接的关系。”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近些年罕见的低增长,季度同比增速仅为6.2%,这使得今年一季度GDP数据具有明显的“低基数效应”,因此不能单从一季度的数据就得出“过热”的结论。庄健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内需的增长强劲,工业增加值也不断增长,这些都显现出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一季度GDP增速主要原因是投资、消费均保持稳定,这对企业库存影响较大。“去年同期我国一直处于消化库存的阶段,而今年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恢复,开始扩大生产,增加库存,因此经济增长速度也得到极大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祁京梅表示,一季度外贸依旧保持了过百亿元的顺差,虽然3月份出现了72.4亿美元的逆差,但这种逆差并不代表长期趋势,随着沿海地区出口企业订单数量的增长,进出口整体恢复的趋势仍然非常明显。同时,投资高位趋稳的态势也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的关键仍在于去年多项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积累效应的逐渐显现,国民经济的增长仍将持续,不过上升势头会在今后有所回落,这同样和去年的基数有较大关系。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外需回升强劲,同时国内扩张性政策效应强劲,形成共振是造成一季度经济高增长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海外经济在各国强扩张政策的作用下,开始步入复苏,从而加大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这直接带动了就业和消费的复苏。”

  居民消费快速增长是亮点

  祁京梅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当中最大的亮点当属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74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将近18%的消费增速在近些年都属于相当高的水平,消费仍处于快速增长的通道。这种持续快速地增长体现出我国经济增长确实地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变。”祁京梅表示,包括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减免等国家的政策性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庄健表示,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内需强劲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这大大抵消了外需下滑的效应,增加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复苏的信心。

  张永军则表示,除了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亮点就是“效益指标”的明显上涨。

  “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个月财政收入的大幅上涨,同时工业企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等效益指标的持续改善都反映出国民经济已经由去年单纯的数量增长开始向效益增长转变。”张永军说。

  外部环境仍具不确定性 物价上涨提高通胀预期

  祁京梅表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仍在进出口上,虽然现在看数据还保持着较高的增长,但其中进口的高增长并非完全是国内需求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时,贸易逆差的出现也不容乐观。

  “去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今年虽然会有所恢复,但情况依旧很难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祁京梅说。

  张永军认为,虽然3月份CPI增速有所减弱,但从整体趋势上看,物价上涨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对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的关注还不能有任何放松。同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现在还很难评估,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很可能会造成影响。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使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潘向东表示,对中国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内外夹击的通胀压力和海外经济“二次探底”后对出口的再次打击。

  “就外部而言,一旦复苏确认,全球货币过度宽松必将导致下半年到明年资源和资产价格再次快速上涨,引领整个物价上行,这会加剧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潘向东说。

  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加快结构调整

  张永军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调控工作的着力点应该由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转向到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上来。适度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使投资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投资,加强信贷管理,尤其是调整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结构。

  “现在调控的趋势其实已经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的调整,包括采取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目前大量的回笼流动性已经比较见效,国家对银行信贷资金的收紧已经比较明显。”祁京梅表示,下一阶段的调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国内面临着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再加上今年西南旱灾,使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凸显。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物价问题,防止恶性通胀的发生。”

  潘向东认为,短期内在经济已经复苏确认的情况下,要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扩张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提早行动,控制投资新开工项目和信贷规模,做到调控未雨绸缪。

  庄健则表示,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应该成为下一阶段政府和监管部门的主要调控方向,通过加大力度对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泡沫和投机部分进行遏制,以保持中国经济既有高速增长,又有质量和效益。

  “宏观经济发展不应该只看到速度,更应该关注质量和效益,加大相关改革力度,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依然是下一段调控的重点方向。”庄健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