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上海国资整合倒计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4日 15:20  上海国资

  策划:本刊编辑部

  撰稿:东方证券研究所

  政府在国资整合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以前的辅助作用转变为主导者和推动者

  沸沸扬扬的上海国资重组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经过2009年的大规模资产整合,上海国资在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上显得更为明晰,相关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未来发展的步伐亦显为坚定。

  大限将至

  2010年,是上海国资“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证券化率提升是硬性指标。

  按照《上海市“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到“十一五”期末时的2010年,上海国资至少将有30%以上的经营性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以进一步提高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水平。不仅如此,2008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用3至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产业类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市属经营性国资资产证券化率由18%提高到40%左右。

  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的逻辑,上海将形成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为中心的基本框架。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信息技术、金融、商贸物流的3大先进服务行业体系。然而,上海本地股中部分行业特别是“十一五”规划中提到的6大支柱产业的上市公司,总体规模和质量与对应行业的发展程度严重不匹配(见图2)。这主要与该行业内资源过于分散,部分优质行业资源并未进入上市公司等因素有关。因此,未来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上海本地股,有着强烈的重组和变革的需要。

  尽管在2009年,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上海国资共完成或启动现金融资781.05亿元,在上汽零部件88亿元资产借壳上市、建工集团51亿元主业资产注入建工股份等“大动作”之后,约有270.54亿元国资实现证券化,资本证券化率从2008年底的17.96%上升到25.4%。但如果按30%的下限推算,2010年仍将有超过200亿元的国资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上市。

  顾及时间所限,上海国资重组方式也将悄然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自下而上整合变成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其速度将加速推进,其整合重点和重组路线亦将与以往几年有显著差别。(见图1)

  政府之手

  显而易见,自2009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日益回暖,上海本地股的重组也逐渐加速,反映出由政府主导的上海国资整合的决心和步伐的加快。

  在2008年以前,上海国资的整合更多是简单地将集团相关资产注入到相关上市公司,集团自下而上整合的色彩较为强烈。而巴士股份的整合可以作为政府发力一个转折性事件:巴士股份被剥离出租和公交客运业务,成为壳资源,作为久事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注入的是上汽集团的零部件资产,涉及到两大集团的资本运作能够如此顺利地进行,政府在背后主导的迹象十分明显。

  现在,跨集团的资产整合案例越来越多,可以充分证明上海国资整合的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曾一度自下而上的整合过程,被自上而下的国资整合所取代。政府在国资整合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以前的辅助作用转变为主导者和推动者。

  事实上,2009年以来,上海市国资委先后出台《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改制重组工作指引》、《本市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界定办理指引》与《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不实资产核销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增加相关集团和上市公司重组和整合的可操作性。随之,一系列辅助措施悄然助推上海本地股整合。比如,《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上海国资委表示积极推动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以推进企业资产并购重组进程。比如当年3月,百联集团通过并购贷款融资,成功实现了集团内的一部分资产整合,优化了股权结构。此外,为期3年旨在减轻企业兼并重组成本的契税优惠政策从2009年起开始实施,即企业在股权转让、合并等领域涉及的土地、房屋权属,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免征契税。

  在政府主导下,其整合规律亦清晰可见。

  三条主线

  上海国资整合的大思路是着力推动全方位,开放式重组,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动上市公司进行市场融资,加快资产并购、提高资产质量。(见图3)

  目前,归属上海市国资委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超过40家,下属企业近千家。其中核心集团为32家,在对相关集团下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梳理后,除去已经整合和整合空间不大的公司,可以预计,2010年的主要方向将集中在尚未整合和整合空间巨大的上市公司。

  未来的整合将主要集中在3大方向:

  ——区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和集团,要么成为区国资委资产整合的平台,进一步注入优质资产,要么成为市级企业整合资产、合并同类项的对象。

  上海各区县国资委具有绝对控股权的上市公司较少,具有稀缺性,并且往往是负有盛名的商业旗舰或地标企业,例如卢湾区的益民商业、黄浦区的新世界、静安区的九百集团等。

  区县政府具有支持区属国有上市企业的强烈意愿,政策环境更为宽松。如果区县国资委旗下的相关资产,特别是重估价值高的商业地产类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将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具有明显作用。

  上海市国资委对区县国资委控股上市公司的最低股权比例为26%,目前仍有一些区国资委对于所属上市公司没有达到此控股比例。各区政府若需要进行资本运作,那么有限的上市公司资源是很好的平台。(见图4)

  ——金融相关资产的整合

  目前,上海市国资委已经授权上海市金融办作为金融国资的委托监管部门,这为下一步金融国资的大规模整合,解决了体制障碍。

  此外,曾被拟定为上海惟一金融控股集团蓝本的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已上报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市国资委。一旦获批,意味着上海金融国资体系最大规模的机构及资产重组将开始,上市公司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海通证券和即将上市的国泰君安证券、上海银行都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上海金融资产整合,应该首先理清相关金融资产的股权关系,然后实行分业经营,以相关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作为资产整合的平台。目前一些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并没有非常强的传统业务,以上市公司作为资产整合的平台,将有助于上市公司进行产业转型。且一集团下几个上市公司之间的主营业务雷同,存在整合的需要。

  ——股权关系和主业清晰的上市公司和集团优先整合

  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上海国资整合的重要目标。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营性国资进行主辅分离,做大做强主业,形成2-3家充分发挥投融资和国资流动平台功能的资本经营公司;3-5家在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企业;8-10家在全国布局、综合实力领先国内同行业的企业;20-30家主业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蓝筹上市公司。这将大大推动优势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为主业清晰、资产优良的集团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良机。

  新攻略:上海国资重组思路谋变

  上海本地国资整合正在推动资本运作向良性方向发展,逐步实现由单个企业为主向行业整体调整转变、由突困为主向“靓女先嫁”转变、由体制内重组为主向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转变

  毋庸置疑,目前,上海国资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国资布局过宽过散,二是国资流动性不足,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改革动力弱化。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从资本市场运作的新视角来拓展融资渠道,加快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推动资产整体上市和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充分互动,盘活优质资产,增加企业透明度,对流通股股东产生正面影响,从而获得更强的盈利释放能力。

  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只有能够持续吸纳、动员资本并驱动资本增值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上海国资要想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发展、做大做强,就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建立起融资发展、价值提升、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要想改变公司的融资结构和获得持续再融资能力以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投资者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泛,2009年IPO重启以来,就有超过150家公司上市融资(包括创业板)。在这样资源丰富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上市公司甚至真正的蓝筹股公司都很容易被忽视。显然,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而言,只在管理、业绩、财务状况等层面达到相应目标,已不再足够吸引投资者。除此以外,上市公司还更应积极向现有及潜在投资者、合伙人、销售商等相关主体主动提供有关公司竞争力及发展潜力的信息,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获得投资者的认同,力争成为基金投资组合中的核心力量,进而降低自己的融资成本,提高证券的流动性,提高公司的经济附加值。

  上海本地的国有股中,存在大量的优质上市公司,或者公司具有较为优质的资产,不乏“靓女”,但是往往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太注重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与互动,这导致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认同度相对较低。

  在上海国资大力推动市场化开放式重组,倡导“靓女先嫁”的大背景下,让投资者认识这些“藏在深闺”中的优质资产,并给予持续关注,是整合重组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课题。

  整合路径

  目前,上海本地国资整合正在推动资本运作向良性方向发展,逐步实现由单个企业整合为主向行业整体调整转变、由突困为主向“靓女先嫁”转变、由体制内重组为主向开放性市场化转变。

  从资本市场运作的视角看,上海本地股的整合应当在以下几个层面进一步展开:

  首先,完善国资经营管理机制,减少上市公司以及集团的层级结构,理顺上市公司的股权关系,便于广大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进行沟通。

  国有资产重组应当更关注企业的内涵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在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多方面下工夫。根据国资发展规划,未来上海国资在横向上收缩跨度,使国资涉及的行业由79个减少为72个,目标在3年时间减少到54个;在纵向上压缩层级,企业集团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3级以内的企业集团由4个增加到10个。

  同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试点推动股权激励制度,调动公司董、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由于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从属、利益分配、关联度等,股权激励也将使集团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和与上市公司的整合紧密相关。而目前,在上海72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仅上海家化光明乳业推进了经营者期权激励。这一比例大大落后于全国水平。

  其次,大力推进集团的主辅分离,对于集团亏损企业进行剥离,使得各集团和上市公司的主业更为清晰。

  以出租车业务为例,目前,有11家上海大型国有企业旗下有出租车业务,包括强生控股海博股份旗下上海海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巴士股份(现为华域汽车)、锦江投资旗下出租车资产,以及由衡山宾馆、百联集团等18家中型出租车企业共同成立的二线出租车企业蓝色联盟等。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在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在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上海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大中型出租车企业可能会考虑兼并做大做强上市资产。

  其中,久事公司原为巴士股份、强生控股的第一大股东,之前二者存在出租车同业竞争。巴士股份被上汽汽车零部件资产借壳注入后,已经改名华域汽车并正式退出公交、出租车业务,旗下公交、出租资产也被“洗盘”。其第一大主营业务公交车资产盈利能力差,剥离上市公司,由被控股股东上海久事公司接手;而第二大主营业务出租车资产以及汽车租赁资产或将由强生控股接手。而锦江出租的控股股东为中国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锦江国际(集团),本身就有剥离出租车资产实现主业做大作强的打算。大众交通则有望通过跨集团整合整合锦江出租车业务。

  此外,海博股份则有可能出资收购蓝色联盟旗下部分或者全部的出租车资产,进一步整合其他国资旗下的出租车业务。由此,在上海国资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国资委对旗下出租车公司整合大幕即将拉开,沪上出租车行业或将出现强生出租、大众出租、海博出租等3家出租车巨头。

  再次,对于主业和股权关系清晰的集团率先推进整体上市。

  对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备扩张能力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换股收购和吸收合并,以新增股份方式为支付手段购买集团和其他企业的资产,实现集团在证券市场的整体上市,具体方式包括集团将全部资产装入下属上市公司,或是通过现有其他上市公司“让壳”,让优质国资实现上市融资。除新股上市以及配股、增发等传统融资方式外,上市公司还可通过股票权证、分离式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在国内外市场上扩大直接融资途径,加大上市公司的筹资力度。集团公司的优质资产整合进上市公司,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创新方式进行,以金融杠杆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参与,并力助实现其价值发现。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可以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份制改造。企业(集团)在实施整体上市过程中或核心业务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后,可将非主业资产、存续企业移交给有条件的资本经营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推动转型发展或实施专业化处置。

  最后,通过整合完善上下游的产业链,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药集团的整合为例,其过程就可以理解成为一次医药产业链的资产重新布局。通过重组整合,新上海医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实医药中西药业,有望在2010年成为一个收入超过360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医药航母企业,主业包括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两部分在内的五大业务板块,覆盖研发、制药、分销全产业链,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见图5)

  上汽:借力资本市场,成就行业老大

  在上海国有集团中,上汽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可圈可点。

  上汽集团借上海汽车实现整体上市,明确了上市公司的主业经营方向,即汽车的整车制造,同时实现了主业和辅业的分离,大大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质地和公司的赢利能力。

  集团整体上市之后,上海汽车的经营业务将集中在汽车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包括动力传动、底盘、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与汽车业务密切相关的汽车金融。

  集团整体上市,把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整车、关键零部件、相关服务贸易和自主开发四大块的核心优质资产纳入集团股份公司中,并作为战略目标重点做强。

  与此同时,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被纳入,使上汽集团的融资能力大大提升,为后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上汽得以展开了收购英国罗孚、收购南汽以及上汽荣威研发等一系列资产收购与品牌运作。

  2009年,上汽集团全年整车销量创272万辆新高,同比增长高达57.18%,不仅稳居国内第一,而且成为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名的中国汽车集团。

  在上汽销量实现巨大突破的同时,上汽的业绩也实现大幅增长,200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净增长900%以上,每股收益超过1元。

  在中国汽车工业近5年超速发展的路上,上汽的持续具有竞争力,除了原来与大众、通用合资的家底外,正是这几年通过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资本整合动作,使得上汽快速获得了资本造血能力,最终稳坐中国汽车业头把交椅。

  新空间:引入央企参与上海国资整合

  上海方面可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考虑适当牺牲一些地方的短期利益,有的放矢地为上海的企业寻找好“婆家”

  在开放式重组的大背景下, 在2010年中央企业完成整合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引进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整合上海本地国企,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整合模式之一。

  对此,上海方面可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考虑适当牺牲一些地方的短期利益,有的放矢地为上海的企业寻找好“婆家”。“央沪合作”如能成功,不仅是上海国资改革的有益尝试,同时也必将为中国国企大规模的重组整合树立新的典范。

  无论是从行业的分布,还是从资产管理的质量,央企都是上海国资整合的上佳合作对象。

  从央地合作的效果上看,央地合作体现出优势互补的原则。央企通过对地方企业的重组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提升了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地方企业则在资金、管理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扶持,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盈利能力。

  由于是国有企业内部的重组,央企常常在就业安排、后期投入方面也给予了相当的优惠条件,有利于地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的整合,既可获得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也可获得产业发展的空间。在这方面,已有诸多成功的案例。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上海国资开放式整合寻找婆家的过程中,需要多了解重组对象方面的战略规划和需求所在,有的放矢。

  具体策略上,上海国资与央企整合,可以重点考虑以下2个方面:

  其一,引入央企作为上海国资剥离辅业的“接盘者”。

  上海国有企业中主业不集中,行业分布上无所不在,但每个子行业经营又不强的现象非常明显,仅在上市的上海国企中,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主业就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上海国资主管部门对于上海国企的这个弱点已经认识得非常清楚,这几年来十分注重推进主辅分离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海产权市场频频出现的国有产权挂牌交易,就反映出上海国企整合的这一思路。因此,在上海国资剥离辅业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央企参与重组。

  央企接盘上海国企剥离下的资产,存在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剥离出的资产很难获得一个合理的定价。如果央企参与重组,可以有效的避免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央企的主业分布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且大都是相关领域的领军企业。上海国企需要剥离的辅业,可能恰恰是中央企业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主业。把相关的资产交给央企,借助央企的资金、品牌与影响力,资产即有望获得更好的收益。

  其二,对于盈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上海企业,如果仅靠自己力量难以实现利润的显著增长,引入相关行业的央企直接整合也是一条值得考虑的思路。目前来看,上海的化工、机械和电子等领域中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经营不善等原因,存在着不少效益欠佳、现金短缺的企业。而在与之对应的领域,央企中的中化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既有雄厚的实力,也有扩张做强的意图。通过引入央企,将有望大幅提升上海企业的研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国资的经营绩效。

  新领域:抢滩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此前就已面临的两个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调整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变得更为急迫。尤其是后者,在相差不远的起跑线附近,新兴战略产业制高点的抢占,将使中国有机会引领新的产业革命,并以此奠定“后危机时代”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基。

  因而,从2009年初开始,政府各个层面均提出了涵盖产业国家规划、产业市场需求、行业改革、产业对外合作、创业投资计划、融资支持等多方面支持新兴产业的方针政策。希望通过加大对产业的科技支撑,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选择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对上海而言,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应成为上海经济必须直面的“难以承受之重”。金融危机袭来之时,上海市传统制造业出口受到重创,工业总产值连续7个月负增长,2008年GDP增幅9.7%,2009年GDP增幅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为1992年来的历史最低。

  或许是对此感受远远深刻于兄弟省份,上海市早在2009年5月,中央尚未出台新兴战略产业规划之时,就已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九个重点领域,即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这些新兴产业的选择,恰与此后中央提出的六大新兴战略产业相吻合。上海提出,到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0亿元,比2008年增加4500亿元左右。而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化将是工作重点,加快推进100项重点项目实施,全面启动41个产业基地建设,确定9个重点领域新增规模1000亿元以上,比2009年增长14%以上。

  在上海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的过程中,作为占据上海生产总值1/4的上海国资,是当之无愧的转型主体,无疑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使命。

  上海国资重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辅相成。一方面,高新技术九大产业恰好就是上海政府方面要求该市国企聚集的核心领域,只有依托国有资本的庞大资源,才可能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尤其在新能源、航天航空、生物医药和海洋工程装备4个具有技术储备优势而缺少资本的领域,国资的介入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上海国资“大而全”的现状导致资本效率低下,利润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迫切需要进入全新的领域和盈利模式改善国资的经营水平,一批活跃于新能源、信息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国企必将迎来机遇。

  从这个角度说,上海国资整合重组,实质是整个上海谋求“新产业革命”的前奏和抓手,而非孤立于其外;而2012年上海高新技术领域总产值将达到11000亿元,这一时间目标恰好与上海国企改革的“3年行动计划”相吻合,也应不是偶然。

  事实上,从各大国资集团层面来看,在整合主业、清理非主业之后,一场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攻坚战役已然打响。从2009年6月上海推进9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来,已有209个项目入选首批推进计划,2009年底已有约50个重点项目启动,总投资达120亿元左右;而国资旗下的各大集团,依托自身主业实现新领域的突破;上汽集团、上海电气、国盛集团等加大投资推进新能源汽车、核电设备、风电机组、大型客机等项目,铺就“上海制造”的创新发展之路。

  案例一:上汽新能源车产业化

  在实现了旗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分别上市之后,加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为上汽集团长期发展的关键目标。2009年,上汽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快速增长,所属企业专利申请总数为182件,较2008年增长11%;完成了轿车外部灯、电动摇窗机等共19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为企业创造巨大经济财富。今年年初,集团所属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至此上汽共有4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1月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项目第一辆工程样车已正式启动。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上汽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此前,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轿车项目已完成首批15辆工程样车试制;纯电动车项目也已完成首辆功能模拟样车试制。随着上汽新能源汽车各项目的次第推进,上汽藉新能源产业突破的转型步伐日益清晰。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实践者,上汽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增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分。上汽发布的2009年产销公报显示,上汽已清晰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2010年,综合节油20%的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轿车将投放市场;2012年,节油50%以上的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和纯电动轿车也将上市销售。同年,上汽的自主品牌纯电动轿车也要推向市场,真正实现零排放。到2014年,上汽将在新能源汽车上投资120亿。由此,上汽将在国内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案例二:上海电气发力核电设备

  目前上海电气代表中国“极限制造”能力的主要产品,包括大型铸锻件、核电核岛主设备、船用半组合曲轴以及冶金、矿山设备等产品。其中大型锻件方面,上海电气创造了3个世界第一:全球最大的1.6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250吨/630吨·米锻造操作机、全球最大的450吨三相三摇臂双极串联电渣重熔炉。其中450吨电渣重熔炉,不仅可以生产百万千瓦级及以上的核电机组用低压转子,还可以生产百万千瓦级及以上的核电机组用的大型管板、主管道、压力壳等大型锻件用钢锭。新兴产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炉已成功开炉11炉。仅此一项,可年增产值110亿多元。

  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整个集团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上海电气的战略选择。在上海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之后,上海电气共计申报了新能源、先进重大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53项,未来几年在新兴战略性产业上的总投资高达127亿元。在上海电气2009年的业绩单上,核电销售达20多亿元,增长了70%,风电销售也突破20亿元,同比翻了一番。集团核电、风电业务显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到目前为止,上海电气手握的核电订单已接近300亿元。

  案例三:

  国盛集团新兴产业引导资金

  对于上海国资旗下的大型投资控股公司国盛集团而言,发挥资金优势,引导高新技术发展将成为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除了管理科教兴市专项资金以外,还在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其中科教科教兴市专项资金类似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基金,分别采用贷款贴息、无息借款、资本金入股、无偿补贴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支持了25个项目,项目集中在交通、大型设备、生物医药等方面,申请专利600多个,400多个专利已被受理,销售额已经达到了700多亿。

  案例四:

  生物医药

  相对其他地区,上海生物医药研发能力强,而产业转化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亟待提高产业转化能力。2009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值有望实现经济总量约1200亿元,增长约16%。全国医药领域净资产排名前三的国药控股、上海医药集团、复星医药均将在沪投资新建或扩建总部与产业基地。上海力争到2012年初步建成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中心、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和商业中心,使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00亿元,并将扶持100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创新型企业和100个销售过亿元的高新产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