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苏琳) 民盟中央致日前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调整西部荒漠地区发展模式、发展新能源增加碳汇潜力的提案》。
民盟中央认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却又是能源主要生产地,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任其下去,生态环境势将进一步恶化,不仅完不成我国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对煤等资源的大量开采,反而会使生态更加恶化。有必要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力争发展新能源,增加碳汇潜力。
制定新的发展模式,首先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汇体系。西方发达国家森林面积大,覆盖率高,碳汇主要指森林碳汇。我国森林面积只有29.3亿亩,覆盖率只有20.36%,碳汇概念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应把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干地、农田等产生的碳汇价值都计算在内,建立自己的碳汇体系标准、碳汇会计和碳汇交易规则。
其次,西部地区目前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比重较大,必须破解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难题。发展绿色经济,一方面要确保经济增长,为国家提供充足的资源、能源,另一方面要节能减排,保证完成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任务;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增加碳汇潜力。
民盟中央建议:
1.制定西部荒漠地区特殊政策,引进民间资金种草种树。西部地区的广大沙漠、戈壁生态环境恶劣、面积大,国家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进行改造,可考虑制定西部荒漠地区特殊政策,引进民间资金,发展高效滴灌技术,进行种草、种树、牧业、旅游等经营活动,政府在税收、贷款方面给予优惠,争取做到国家受益、民间资本得益,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生态方式良性发展。
2.重视草原保护,发展以草业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我国国土面积41%的草原,承载着草原地区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草原保护建设决不是恢复草原植被的单纯农艺措施,它涉及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草原地区大多数地区开阔平坦,且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这为发展以草业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反过来说,发展以草业旅游为主的“无烟工业”,对推动草原保护建设、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3.加大对煤炭地下气化研究的科技投入,尽力不扩大西部地下采煤量,以保护生态和提取清洁能源。煤炭地下气化,是将高分子煤在地下原地用高温转变为低分子的燃气,并输送到地面的化学采煤方法,它具有成本低、污染小,热值高的特点。目前,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已具有一定基础。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投资研发力度,在当前国外急需资金的情况下加大这方面技术的引进力度,以保障能源供给安全,从而促进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保护西部生态。
4.因地制宜在西部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要充分发挥风能、太阳能发电在西部的巨大潜力,应做好风能资源、太阳能光照资源的勘测统计工作,为发电场的建设奠定基础;应加大风电产业的投资力度和科研力度,以推动风能、太阳能核心技术发展,逐渐降低发电成本;加大政策扶持,形成较完善的清洁能源技术支撑体系。
5.加强碳汇研究,建立评估和交易机构。加强对西部地区森林、草原、湿地、农田、沙漠等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科学研究,通过长期定位观测,获取生态系统碳汇数据,摸清碳汇家底,提出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方案,提出增加碳汇的具体办法举措。建立碳汇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和政策研究,建立碳汇基金、碳汇评估机构和交易机构,引导碳汇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