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汉元:建议给企业匹配一定额度的外汇信用贷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1日 11:32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 (记者 徐立京)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近2.4万亿美元,在增强我国宏观调控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通过匹配给企业一定额度的外汇信用贷款,鼓励和支持实力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参与收购、并购海外优质资产、资源和高新技术,为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国各产业升级换代发挥作用,并由此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结构。

  刘汉元说,近1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由1999年末的1546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末的23991亿美元,增长达15.5倍,连续多年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充盈的外汇储备,为增强我国宏观调控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面对国际、国内外汇市场风云多变,以及贸易伙伴和国际债务债权人的多元化等诸因素影响,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使用外汇储备,最大程度降低各种机会成本损失、寻求投资回报最大化。

  刘汉元具体建议,在实施海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国家可以将一定外汇额度藏汇于企,甚至匹配给一些有规模、有实力、信誉好、具备海外发展条件的企业一定的外汇信贷额度,比如可以根据企业在国内的净资产规模,匹配同等额度的外汇信贷,支持其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走出去”,支持其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收购产业发展瓶颈项目和核心技术,整合原材料海外布局、产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提升并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只有企业才对自己所处的行业了如指掌,才清楚竞争对手的价格是否真的便宜了、资质是否优良。在购买的时机和价格上,该价格在行业中是否已经较低、还是将继续往下走,都由企业自我判断、自我决策,以此给企业充分的海外发展自主权。通过企业对高新技术和核心设备的引进,引导国内产业向现代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换代,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改变现有的粗放型、低附加值出口为主体的经济格局。同时,将外汇匹配给这些企业,包括国有背景或比较大的民营企业去海外收购,可通过这些民间机构去体现国家利益,缓解近年来海外投资中出现的政治壁垒。

  刘汉元同时举出光伏产业为例,过去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但纵观产业全局,“两头在外”的畸形产业结构依然未能改变。因此,支持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与技术领先的欧、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