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预算获批后15日内公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1日 06:49  北京晨报

  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高强:群众应该知道政府的钱怎么花

  纳税人的钱怎么花?公众对预算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预算、立法等工作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明确表态:预算资金是公共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预算经过批准之后的15日内应向社会公开。

  “三公”支出今后有望公开

  随着民主意识深入人心,自己纳税的钱,政府究竟怎么花,成了公众日渐关注的热点。高强表示,公开部门预算,不仅取决于政府部门有公开的意识,还要具备公开的条件。高强毫不讳言,比如说,最近几年大家非常关心的“三公”问题——“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务接待费支出”,其实真正关心的是政府预算支出是否真正用到社会希望支出的方面。但是为什么现在政府难以公开“三公”支出,原因就在于基础工作不到位。财政上的预算科目没有这一项,政府支出中有“购置费支出”,但范围很广,既包括汽车,也包括桌椅板凳,办公用品、电脑、纸张等等,预算编制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这是今后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进一步明确预算支出统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高强说,今年,全国人大预算审查结果报告中明确地要求,在预算经过批准之后的15日内向社会公开。凡是提交到人大审议、批准的预算,都可以向社会公开。

  政府预算外收支将成历史

  据高强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政部会同15个部门,已经提出了一个预算法的修改征求意见稿,最近就要广泛地征求意见。明确提出“所有的政府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预算法正式实施以后,在我国存在多年的政府预算外收支将成为历史。”高强特别强调。

  在规范预算的执行方面明确提出“经人大批准的预算,未经法律程序不得改变”。“这几年各级财政超收的很多,最多的超几千亿,只要不出现赤字,就可以不作为预算调整。大量预算收支的增加都脱离了人大监督,这是不完善的,这一点要作出修改。”他说。

  “一府两院”将接受人大质询

  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今后要依法开展质询和询问活动。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表示,依法开展质询和询问活动将成为人大常委会开展日常监督的一种具体方式。

  在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关议案和工作报告的时候,有关政府部门,包括“一府两院”都要派负责同志到审议的会场,在审议过程中,直接回答常委委员提出的一些问题。

  李飞说,由委员长会议或者地方人大的主任会议列入议程之后,被质询的机关和负责人回答质询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派人直接到会上口头回答质询;另一种方式是被质询的机关提出书面的答复材料。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正在研究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和立法的问题,每次开发布会都会提到。”李飞笑着回应记者的提问。李飞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非常重视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制度,1995年制定了《县处级以上干部财产申报规定》,2009年又进一步规定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其中也包括对个人财产和其他有关情况报告的义务。至于今后是否会上升为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进行研究。“制定法律一定要等到条件成熟,必然会有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过程中我们也将参考国外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做法。”李飞强调,还会有一些配套的制度做支撑。首先是个人纳税信息,二是信用体系、个人信用的制度建设,以保证官员如不去申报,可以及时发现线索。这些都将纳入人大常委会研究项目,力求使申报能起到约束作用,也可以切实反映实际情况。晨报记者 朱烁

  新华社/供图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