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会代表:严防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 18:11  《财经网》

  地方融资平台在促进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严控授信条件,重视风险防范

  【《财经》记者 陈燕】地方政府巨额隐性债务风险已引起高层关注。关于商业银行对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苏宁8日表示,对未来投融资平台是否继续给予贷款,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不过,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作用,两会代表也有不同见解。

  “地方融资平台功不可没”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宜宾市市长吴光镭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功不可没”,去年银行对市政府的支撑力度很大,改变了多年来维持的存贷比,资金更多地在本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几个大的企业比如五粮液、丝丽雅等在去年投融资额都不是很大,但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则最快、投融资额增幅最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融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光镭说。

  全国人大代表、盛京银行董事长张玉坤也持有类似看法。盛京银行是继上海银行、北京银行之后全国第三家实现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张玉坤表示,地方融资平台是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和地方配套启动投资,拉动生产良性循环的必要措施,实践证明这个措施是正确的。

  “各地需要配套投资来推动项目,为此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融资平台也是迫不得已的措施,有其必要性、正确性和有效性。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因为危机而衰退。” 张玉坤说。

  不过他也承认,尽管地方投融资平台大方向没错,但在具体操作上,各地政府参差不齐。一般在投资控制上重视了风险防范、投资成功率的,积聚的风险较小。

  张玉坤说,“因为信贷资金使用只要形成了有效的循环,信贷资金的使用就是成功的,无风险的,并不是借贷款就有风险。在这点上,业内外看法不完全一致,这里面很大的一个评判标准是借贷资金使用的资产形成效果和循环产出效果。”

  防范土地财政引发系统性风险

  目前较普遍的看法是,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部分是出让土地的收入,而地方“城投”公司资本金的重要部分也是土地,诸多地方城投申请贷款时抵押给银行的抵押品还是土地。然而,一旦经济进入萧条期,土地价格就有可能大跌,地方政府收入来源锐减,地方“城投”公司马上就会面临抵押不足的问题,地方的信用就无法兑现,商业银行同样面临系统性风险。

  对此,张玉坤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把地方财政完全看成倚靠土地的观点并不正确。只要企业能形成良性循环的投资和增长,地方财力的增长就有预期和新增能力。地方财力的新增能力因项目的成功每年剧增是经济发展中规律性的预期。”

  张玉坤进一步阐述了对“土地经济”的看法。地方政府在商业化土地运营中还有一部分统一收益。随着拆迁成本的增长,一些因重大项目拆迁的土地并没有剩余收益,只有成本循环,即搬迁中付出的基建费用、拆迁补偿和其他税费。这是拆迁成本和土地利用开发成本。

  完全的土地经济可能是有一部分贷款用于土地整理,计入成本循环。只要出让土地没有发生亏损,实际上是以信贷资金补充土地拆迁成本,在回收土地中主要用于还前期垫付成本,并不是完全被财政花了这笔钱。“现在大家都认为财政全额花了这笔土地资金,是一个误区。只因目前的拆迁成本和开发利用的前提投入成本占比较高,这笔账是可以算的。”

  警惕政府多头举债

  张玉坤表示,盛京银行去年给政府的新增贷款额没有增加。他说,“我们与四大国有银行无法竞争,它们给各地政府一授信就是好几百个亿,授信条件基本是信誉还款。我们常年坚持政府类贷款项目要达到“三符合”:第一,符合放贷的风险要求,合规的抵押物。第二,项目的资金使用形成新的生产力并使企业循环运用。第三,手续合法。我们很少放出风险贷款。”

  “沈阳市政府和我们行合作十年来,没有一笔违约和欠息贷款。把土地卖了肯定会优先偿还银行贷款,仅仅把剩余收益(如果有盈余)作为土地收益。到目前为止我们和当地政府的贷款都是有抵押、有项目、手续合法。” 张玉坤说。

  张玉坤举例说,我行曾帮助沈阳市政府把机车车辆厂的老厂区搬迁到新的规划区,用原厂的土地进行抵押,原厂的土地抵押后再进入土地储备中心,然后由沈阳市政府挂牌卖出,收益优先还给盛京银行。

  对于政府多头举债、政府和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担心,吴光镭表示,现在银行比过去精明多了,肯定清楚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不过他同时承认,有可能存在局部不透明不真实的情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本文为《财经网》授权新浪财经中心(财经、科技频道)转载,并未授权新浪网合作伙伴转载,如新浪网合作伙伴擅自转载构成侵权,责任自负。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