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家印: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慈善行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 10:50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6名委员作大会发言。许家印委员的发言题目是《激发企业参与热情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许家印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数千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仅几十万家,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慈善行为。

  许家印指出,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捐助,已有近亿人从中受益。但是,我国慈善需求规模巨大,每年需救助人数在1.5亿人以上。如果说慈善这口井有百米深,我们才挖了三五米。多年来,我们总结自身及其他企业在慈善救助过程中的事例,认为激发企业普遍的参与热情、推进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整体环境有待改善:目前,中国企业数千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仅几十万家,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慈善行为。而部分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先行者遭到“奉旨化缘”,受到行政劝募等方面的压力,直接影响了再次捐助的热情。

  2.双重突破,构建完善法律体系:慈善事业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的突破。一方面,必须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如已经实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应进一步明确受赠主体、捐赠主体的资格和义务,明确指定募捐活动的主管部门等,以增强实际操作性。另一方面,希望尽快通过《慈善事业法》并颁布实施,明确慈善组织的性质、使命及其管理、运行的基本准则,明确政府监督部门与社会慈善组织的关系等,为企业投身慈善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3.三箭齐发,优化捐赠激励机制:慈善事业是无偿的,但如果能让捐赠者善有善报,必将增强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建立慈善捐赠激励渗透其中的税收系统。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实行普惠制,向任一合法慈善组织捐赠都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从总体上增加捐赠数额。二是建立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免税程序。三是考虑开征遗产税、赠予税,提高奢侈品的税幅,引导富有企业家把部分资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4.四轮驱动,加强捐赠监督管理: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家企业绕过慈善机构直接向灾民发放现金,引发我们的反思。

  许家印提出,如何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督管理,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健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包括业务主管部门指导、监督慈善机构依法和按章程开展活动,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依法进行行政监督,社会舆论、民间评估机构及公民个人监督等。

  二是要在慈善机构内部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建立约束内部成员的标准、规则等,由高层次专业人员管理,特别是资助的申请、拨付及运营费用的预算、核销都应有严格的程序。

  三是要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整个过程做到六个公开:公开捐赠数目、公开捐款细项、公开捐赠对象、公开救助过程、公开救助金额、公开救助结果。

  四是要切实加强慈善机构的资源开发、社会动员、高效救助等能力建设。完善一系列政策,促进有质量的慈善机构健康成长。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