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姜伟新:20年内房价上涨压力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 06:56  新京报
姜伟新:20年内房价上涨压力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中国网 胡迪 摄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决心更大,将出台措施控制二套房

  本报讯 (记者 吴鹏) 昨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说出了对未来房价走势的预测,“中国未来20年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是很大”。但他同时强调,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更大。对于今年的房价走势,姜伟新表示,今年的房市应该是一个比较平稳发展的状况。

  用经济手段调控二套房

  面对去年迅猛增长的房价,昨日记者将第一个问题“如何控制高房价”抛给了素来奉行“少说多做”的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姜伟新回应称,部分城市房价过高、房价上涨过快,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供给、需求和管理上的问题。

  对于下一步怎么抑制高房价,姜伟新表示,首先是要全方位的增加供给,要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另外,要加快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的建设,扩大它们的供应范围。还要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速度。

  对于抑制不合理的需求,姜伟新解释为“还是要抑制投机性的需求。”他说,目前恐怕要对第二套房的消费有一些经济的办法,进行一些控制。

  今年房市预计平稳发展

  除了增加土地总量供应、加快土地开发、解决捂盘惜售的问题外,姜伟新透露,中央已经给各个地方下达了任务,地方有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任务和解决房价过高、过快上涨的责任。

  姜伟新说,今年整个资金的供给,包括新增银行贷款,国家计划比去年要有所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住房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房价过高、过快上涨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相信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一个比较平稳发展的状况。”姜伟新表示。

  对于未来的房市走势,姜伟新说:“我个人的看法,未来20年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是很大。”此言一出,现场记者发出惊讶之声。

  对于提出20年的原因,姜伟新解释说,由于未来20年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需求较大,而土地供应是有限的,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是很大,“但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更大。”

  看点

  1 土地财政

  房价过高会引发地方社会不稳

  有记者问,地方市长靠土地增加财政收入,房价高、地价高,他们很高兴,又如何能把房价降下来呢?

  对此,姜伟新坦言,不能否认土地价格的上涨和房价的上涨,确实会给地方财政增加很多收入。但是,一定还要看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会引起不稳定,这是(地方政府)的任务、责任非常重的。

  姜伟新说,作为地方,特别是城市的政府,既要保持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同时它也确实面对房价或者是土地价格上涨,“不是说(他)就高兴地价上涨、房价上涨,我认为应该客观全面地来看这个问题。”

  如何采取措施改变“土地和房价上涨的状况”,姜伟新说,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要地方政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这是地方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必须完成”。

  2 房屋空置

  捂盘惜售、待价而沽?不行!

  在一些成熟的小区,总能看到有些房屋常年黑灯。对于这种房屋空置的问题,姜伟新表示要分情况而定,但“捂盘惜售、待价而沽,不行!”

  姜伟新分析,房屋空置的一种情况是,开发商把房子建好了不卖。对于这种情况,他明确表示,住建部正在着力加强管理。空置率比例不能太高,“捂盘惜售、待价而沽,等着什么时候价高了再卖,我们正在努力地在市场管理方面采取一些措施(抑制这种行为)。”

  姜伟新说,实事求是地讲,待价而沽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但“中国目前的情况,就是不能允许你长时间地空着,待价而沽、捂盘惜售,这恐怕不行。”

  造成空置的另一种情况,姜伟新分析说,房主可能拥有两三套房,对此,“有关部门也在研究这样的问题,正在加紧研究类似的问题。”

  最后,对于刚建成的小区,姜伟新表示,应允许空置现象存在。

  3 住房保障

  “开奔驰住经适房”零容忍

  住在经济适用房的小区里,却开着奔驰车,经适房甚至成了“福利”。姜伟新承认,确有一些地方把经适房分配给中等收入甚至高收入的人。但他说,这不是多数,只是少数,但这也不能容忍。

  姜伟新透露,住建部正在会同各省抓紧治理。“你不能说开着奔驰到这儿来领经济适用住房,这是绝对不能够允许的,肯定是腐败问题。”对于如何杜绝这一情况,姜伟新说,下一步将对经济适用住房公示,公开家庭收入、住房情况等等。

  另外,姜伟新说,住建部鼓励一些地方,把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房往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逐步过渡。

  本报记者 吴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