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新立:扩大消费不会带来生产能力的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 17:11  新华网

  2010年3月6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首场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和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华、秦大河、郑新立、王文彪将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中国环境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郑新立委员,您刚才提到过拉动消费,现在我国正在淘汰落后产能,就是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我很担心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怎么样避免这个问题?

  [郑新立]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的判断跟你提问时的讲法正好相反。扩大消费不仅不会带来生产能力的过剩,相反它是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实现生产跟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因为我们企业之所以要增加投资,首先是看市场上哪一种商品价格往上走了,投资比较合算。所以它的投资和经营决策是根据市场需求做出来的。如果我们通过扩大消费,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消费的亮点,比如说最近一个时期,我们消费的热点可能仍然是以改善居民住行的条件作为消费的亮点,一个是改善居住条件,一个是改善出行条件,围绕着这两大需求,可能会派生出一大批消费需求,拉动市场,拉动经济发展。我们的企业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需求,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它的资金投到哪里去,生产多少,规模是多大,这就能够形成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把我们现在已经过剩的生产能力消化掉。

  你刚才讲到钢铁,这个事儿确实令我们振奋,去年我们粗钢的产量达到了5.6亿吨,世界钢筋混凝土的50%都浇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是中国长期以来由于老百姓居住条件比较差,我们的生活改善了,首先要改善住行条件,现在我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吃穿的问题解决了,下一个小热点是改善住行条件,改善住行条件,就要拉动钢材、水泥这些建筑材料的需求,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钢材的产量是不是还会往上增长呢?我的判断,可能还要往上增长。这是居民改善生活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所决定的。由此带来的生产能力的增长,我认为它是正常的,我们的生活正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进行投资的,所以我跟你的结论正好相反。对不起。【打印】 【纠错】 【评论】 【主编信箱】(责任编辑:安传香)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