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年民生路:他们能否在城里读高中考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4日 23:40  CCTV经济半小时

  (执行主编:庄严   编导:刘莹 李想  摄像:樊金峰 陈艳波 徐胜 刘勋)

  昨天,我们讨论了城里孩子上学的择校费,今天我们再来关注城里的另外一群孩子,他们在走进校园的时候也面临另外一重烦恼,因为他们的户籍并不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他们的父母收入微薄,没办法把他们送到条件优越的学校。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农民工子女。

  小丫:“今天我来到了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是北京石景山区玉泉路小学,它有一个特点,是一所公立的学校,但是呢它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呢比例最大,达到了97%,现在我们进去看一看。”

  “同学们好。” 

  同学们:“阿姨好。”

  王小丫:“现在我们进行智力测验,问答题,请问同学们来到这里上课有五年的是吧,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学校?”

  学生:“我觉得就是以前的墙没有那么坚固,现在都变成铁得了那种。”

  王小丫:“墙都成铁得了,哪个墙是铁的?”

  学生:“就是学校那个围墙。”

  学生:“自从现在开学与后面就有了小图书馆,每个下课都可以去那看书。”

  王小丫:“你喜欢看什么书?”学生:“科幻小说。”

  王小丫:“科幻小说,以后你可以写个《阿凡达》。”

  王小丫:“这个书真得是很多,什么都有?我们看一下,《和平人物的故事》、《爱的教育》这些是立志的书。这边是一些历史的书籍,《说唐全书》、《说岳全书》、《七侠五义》这些,那么在这边我们可以看到都是一些百科全书,少儿百科这样的一些科学的书,在这里呢,还有一个历史《中国通史》,还有一些课外读物,你看开头结尾写法的技巧,这个书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多,真的就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喜欢这个图书馆吗?”

  同学们:“喜欢。”

  王小丫:“你们都喜欢在这看什么书?”

  同学们:“百科全书、立志故事。”

  王小丫:“哇,这个声音太整齐了。”

  每一次来到校园,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都让我沉醉,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2003年9月,温家宝总理就是在走访这所学校的时候,为同学们写下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话,总理的鼓励和微笑,是这些孩子们,在北京最温暖的记忆。说到学校的新变化,孩子们都特别开心。

  王小丫:“刚才我们听到的都是孩子们的感受,那么作为校长,我在想呢,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一起去见见校长?校长你好。”

  校长:“你好。”

  小丫:“您感觉到这些年学校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校长:“国家给我们这样的学校投入了数百万元的硬件设施,比如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一台电脑,有液晶投影仪,还有实物投影等等电教设备,还有白板等等这些教学设备,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现代化。”

  这个小女孩叫李佳文,跟着爸爸妈妈到北京已经有十三年了。采访这天,学校刚刚做了一次数学测验。拿到成绩,佳文告诉我,考得一般。

  李佳文:“一百分还一般,因为有好几个孩子都考了一百,努力学习,别人一遍 我两遍,别人两遍, 我三遍  比别人起得早。”

  孩子对自己这样严格要求,让我觉得很心疼。放学后,佳文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爸爸妈妈卖菜的市场。

  王小丫:“平常生意怎么样?”王佳文的母亲:“这个市场人少一点就是,这个市场就是没活起来吧,我们从那边撤过来,就是人特别少。”王小丫:“几点钟起来进货呢?”母亲:“四点。”王小丫:“早上四点就起来了,孩子的学习管得上吗?”母亲:“反正就忙,要是忙的话就管不上,平时就跟她唠叨一下。”

  王小丫:“我们去你家里看看行吗?”母亲:“行。”

  王小丫:“是租的这的房子是吗?”母亲:“是租的。”王小丫:“一个月租金多少呀?”母亲:“五百来块钱吧。”

  这个十多平米的小屋,就是李佳文在北京的家。昏暗狭小的房间里,放不下一张书桌,佳文每天只能在这个床板上写作业。佳文说她从小就喜欢跳舞,帮妈妈做完家务后,她会悄悄找个地方跳一会,佳文说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候。

  “我会想象自己是草地上的白天鹅。”

  佳文的踢踏舞跳得很好,但她却没有一双属于自己的舞鞋。佳文:“鞋很贵,学校借 免费。”小丫:“想不想有一双?”佳文:“太贵了。”“太贵了?”“经济条件不好。”“怎么不好?”佳文:“妈妈起早,妈妈辛苦,心疼妈妈,洗衣服。”

  佳文的父母告诉我,佳文明年就要小学毕业了,到时候去哪里上初中,是一家人最头疼的事。佳文知道爸爸妈妈的心事,但是她却很少问。懂事的佳文告诉我,她最害怕的是妈妈会把她一个人送回老家去读书。

  王小丫:“你愿意在北京上高中然后再考大学,还是愿意回老家。”佳文:“很孤单,害怕回去,能在北京上一所差一点的都行,我会好好学习。”

  几年前,我曾经来过玉泉路小学,跟那时候相比,学校的条件确实好多了,但是目前孩子们还是有很多心愿不能实现,喜欢跳舞的李佳文没有机会登上舞台展示自己,而各种评优,也几乎都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排除在外,更让我难过是,这些孩子几乎都在北京长大,但即使成绩再优异,也不能在这里上中学考大学。

  校长:“比例也就凤毛麟角。觉得孩子的确有学习潜力的,往往要送到老家去学习。在老家那个地方他能接轨,能够应付那边的高考,他要及早地回去跟那边的教育进行接轨。”

  佳文:“佳文将来想做什么?想当兵,为什么想当兵?当兵很威风,还很吃香,什么是吃香?能挣钱,挣钱做什么?给我爸爸养老。”

  刚才在北京玉泉路小学的采访,让我对温总理的留言“同在蓝天下”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虽然农民工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户籍不一样,家庭条件不一样,但是他们头顶的天空都应该是一片晴朗的蓝天。然而,仅仅还在几年前,这些农民工子女的课堂却不是这样。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这些孩子们的命运发生着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打工子弟学校开始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无法进入所在城市的公立小学,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到了要上学年龄,一般会有两个选择:辍学,或者去“民工子弟学校”。

  李素梅:“我们这样的校舍,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内心里感到也对不起孩子。 

  由于条件简陋,这些学校也达不到教育部门规定的办学标准,因此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得到教育部门的审批。

  北京市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校长易本耀:“学生非法求学,教师非法办学,这个局面始终笼罩在我们身上。” 

  小丫:“十年间,我们持续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画面上这个孩子叫李详,是一所打工子弟的小学生,2007年,我曾经采访过她,这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当时打工子弟学校没有办学资格,李详和同学们,不得不跟着学校到处搬迁,很有可能就没法上学了。记得小李详当时哭着告诉我,他很想上学。”

  在北京行知学校一间烛光摇曳的教室,我们见到了李祥,这是北京寒冬的一个清晨,天气很冷,教室里的光线也很暗,这一天,李祥和他的小伙伴在早读的时候发现,教室停电了,暖气也没有了,李祥是早读中,读书非常认真的一个孩子,他三年前,随父母来到北京,就一直在这所打工子弟学校上学,学校成了他对这个城市最温暖的记忆。

  字幕:迫于欠债压力,行知学校宣布停办,但孩子们并不知道。。。

  李祥的家,就在学校旁边的这条小巷子里,屋子很小,堆满了杂物,这张小小的书桌是李详的天地,书桌前的墙壁上,贴着李祥的奖状,和他对自己的鼓励,在书桌最前面的天地,贴着李祥的时间表,时间被他自己拍的满满的。

  “为什么排得那么满呢?”

  “因为不要浪费时间,所以才拍那么满。”

  李祥总是很快乐,但是李祥也有难过的事。

  “爸爸收废品的时候,人家都不把纸盒子卖给他,因为他们瞧不起我们。”

  李祥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学习,让爸爸以后不再收废品,也不再受别人瞧不起的眼光。“考上大学,爸爸就不再收废品了。”

  而行知学校因为无力还债  面临停办。“想过吗?如果有一天学校消失了。”

  “想过。”

  “怎么想的呢?”

  “假如这个学校搬了。”

  “我应该怎么做。”

  “答案是什么呢?”

  “答案是搬了也要继续上这所学校”

  2007年,立春那天,我们做了一整天的直播节目——《我有一个梦想》,给打工子弟学校募集资金。那天小李详也来了,他特别开心,因为他的上学梦又实现了。

  【春暖2007年节目现场】

  “一会我们就要拍卖,这样你就可以上学了,你先跟大家说一说,你想不想上学,想。我们让李祥一起来,作为像我一样的业余的拍卖师,来拍卖这块金牌,大家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

  “开始”

  “26万,苏宁电器

  “36万, 谢谢”

  “50万, 还有加的吗?”

  “谢谢你们。”

  “我想让学。”

  “102万苏宁电器。”

  “106万国航。”

  “110万一次。”

  “120万国航。”

  “128万苏宁电器。”

  “一次。”

  “两次。”

  “成交。”

  “敲一下。”

  “谢谢。”

  “金牌所筹到的所有善款,将给李祥所在的,大行行知学校。”

  “谢谢你。这是全世界最温暖、最动人的拍卖。谢谢”

  在我的记忆中,从2001年起,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他们可以进入公立学校读书了。但是由于户籍限制和高昂的借读费等条件,使得一些农民工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仍然不能得到保障。在2004年的全国两会上,两会代表徐景龙代表递交了一份议案。

  人大代表徐景龙对记者说:“我希望一个是要修改义务教育法;另一个是要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法。保证农民工进城以后,在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情况下,当地政府有责任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到他们整个教育体系中去。

  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明确规定: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

  小丫:“很多两会代表都在关心着象小李详这样的孩子。真的,李祥是一个让你第一眼看过去就会心疼他的孩子,2007年认识李祥后我就一直前挂着他。但是在去年,他们家搬走了,找不到他了。三年过去了,春天又来了,现在的李祥是不是长高长壮了?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刻苦学习?他对未来又有什么新的期待,新的梦想呢?前两天,寻找李详的记者带回了好消息。”

  2008年,因为在北京上学没法升学和高考,李详的父母把他送回了河南老家,两年时间里,李详就见过爸爸妈妈一次。

  记者:“你父母春节,你看到他们了吗?”

  李祥:“没有。”

  记者:“为什么没有看到?”

  李祥:“因为他们想多挣些钱没回来。”

  记者:“想他时候怎么办呢?”

  李祥:“想他的时候我就会安慰自己。”

  记者:“怎么安慰?”

  李祥:“他们在外面打工也是不容易的,我在这里学习应该好好的学习,将来回报于他们。”

  在李详的家,我们看到,墙上贴了很多李详的奖状,有些还是他在北京读书时得的。

  李祥:“我的愿望是考上三中红字班,然后再考取最好的高中,将来考入最好的大学。因为我不想再让爸爸收废品了。”

  李详说他想念在北京的日子,想爸爸想妈妈,他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考上大学,再回北京去。

  李祥:“我不再是让你操心的孩子,关于你的爱,你从不解释,我从不再是让你操心的孩子,在你的眼中涌出幸福的潮湿。”

  李祥日记:

  只有好好的上学,才能走出这个乡村,所以现在就要珍惜每一时每一刻,

  在北京爸爸对我说,李祥一定要坚强起来,让别人看得起咱,我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

  李详是千千万万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一个,他的命运,正是这些孩子们的真是写照。在跑两会的十年间,我们欣喜的看到,从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立学校和受委托的民办学校就学同样享受免费待遇。虽然目前,这些孩子在城市无法参加高考,但在最近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取消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并着手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办法,推动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而一直关注这些孩子们的两会代表今年也继续提出了自己的议案。

  “今年我还是要继续提的,反正我在我本届人大代表职责内,反正简直提到底,能够得到解决为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俞学文是一位从浙江武义县走出的、北漂13年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在去年的两会上,他就提出了《关于放宽户籍对高考资格限制以解决社会矛盾的建议》。

  “有些农民工孩子小学初中在北京上学,到高中,他为了应付回原籍考试,他之后回到了老家去读书,那么在这两三个学期中,父母又不能监管。。。只有把孩子寄托给老家,交给亲戚监管,这种孩子往往据我调查,很多孩子变坏。。。还有一种对社会的抱怨,对父母的抱怨,逐渐走上犯罪。”

  俞学文代表去年提出这一议案,本来希望在2010年得以解决,但一年过去了,他发现并没有太大的进展,于是今年他打算继续提出这一议案。俞学文代表的这一议案究竟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在人大代表广东团驻地,我们找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广东省作为中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拥有全国最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那么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居住地读高中和考大学的问题,罗厅长的解读又是什么呢?

  罗伟其:“像东莞50多万外来工子女,深圳60万外来工子女,如果这些都在当地,将来要解决入学的话,那他高中阶段的学位是严重不足的,他的公办学校学位是严重不足的,他要大量土地区建学校,我想你一所学校3000人,那是很大规模的,你60万要盖多少学校啊?要盖多少学校,要多少土地啊,所以东莞深圳可用的土地来建学校都困难。所以要系统解决这个问题。”

  罗伟其代表告诉我,光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读高中就不是广东一省能够做到的,至于高考,更是受制于国家的招生计划。“因为当地毕业生和外来学生他本身有一个相互之间的竞争,如果允许一下子多几万人或几十万人参加了高考,你中央给的招生计划还是那么多,他不是就有意见了吗?”

  对于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代表的解读,俞学文代表承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居住地读高中和考大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他告诉我们,他也注意到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给出了2020年的时间表。但他认为,再等十年太久了,其实只要各部门重视这个问题,一定会有办法尽快解决。

  “那就错过好几代人的孩子。我认为十年时间实在太漫长了,这个十年时间会培养出很多的成才人,成年人。应该根据他的居住时间,关键这个孩子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在这里读的,有档案的孩子,一定要解决他在北京高考的平等性。那么如果有些半途或者为了到这里高考的,好像北京分数有优势,他们到高中,插进来的,这种应该是可以制止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