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市临二次调控风暴 专家普遍预言房价年内下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 00:2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3日电(位宇祥 林伟) 继楼市调控“国11条”发布之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全国楼市普遍遭遇“春寒”成交低迷,温家宝总理上周也表态“在任内有决心管好房价”。在此情况下,今年房价似有必降之势,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不同程度地表示,房价将有一定幅度下降。

  从地方到中央 调控措施纷纷出台

  继楼市调控“国11条”发布之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出台配套政策。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指出,“国11条”仅仅是个开始,其后续配套政策还要继续出台。

  2月21日,一则由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11部门制定的“北京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悄然挂上北京住建委网站。北京这份新政从细节上规范和要求了住房供应结构、二套贷款、住房税收、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恢复了“限外令”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意见”被众多网民称为北京版“国十一条”。

  随后,广东出台相关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监督规范”,业内称之为“粤四条”。

  而年前,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等五部门意见,从税收信贷政策调整、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加强市场监管四方面采取措施,遏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

  此外,南京、海南等城市也都出台了楼市相关政策,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

  各地楼市遭遇“春寒”

  各地楼市调控措施的出台导致市场观望情绪加重,2月,不少地方楼市遭遇“春寒”,京沪穗深等地楼市交易继续着1月的下滑趋势,甚至创出历史新低。

  刚刚过去的2月,北京二手房总成交量为9118套,相比1月的1.4万套下跌了34.9%,成交量创2009年2月来的最低点。新房方面,环比1月,2月成交量环比下降了近四成,降幅是非常明显的,整体成交均价也下降了15.5%。

  2月,深圳各区域楼盘网签数量为1078套,成交面积约9.12万平方米,均价为22247元/平方米。相比1月的数据,网签套数降幅高达72%,成交面积降幅高达75%,唯有均价波动不大,小幅下降5.4%。而从数据上看,上月广州楼市网签量遭遇去年以来最大的挫折,成交已经下跌四五成,房价下跌一成多。

  根据南京网上房地产的统计,2月份南京成交一手商品住宅1899套,成交二手房2399套,总共成交量4298套。而今年1月份的总成交量为9700余套,超过2月份成交量的两倍。

  而据昨日福房网的数据显示,福州市一手房2月份总签约套数达1177套,总签约量与1月相比,环比减少1084套,下跌47.94%,而同比减少1827套,下跌60.82%,签约面积135027.55平方米,环比减少122348.45平方米,下跌47.54%,同比减少177675.45平方米,下跌56.82%。

  业内各方认为房价将下降

  那么,在各地频出调控措施,各地楼市遭遇“春寒”的情况下,今年的房价会否下降呢?业内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将会不同程度的回落,而中小城市的房价仍较平稳。

  北京大学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冯科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认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房价下降应指均价下降,而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土地供应紧张,以外来购买力为主的城市,房价下降幅度将不会很大。他认为现如今中央出台的关于廉租房,经适房,准备金率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已足够了,房价是否会下降,主要还是看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执行中央发布的85%房地产政策,那么房价就有下降的空间。而对于改善型需求的购房者,冯科建议,现在就可以出手购买,国家主要是保障面积较小的安居房问题,对于改善型商品房,目前将不会有很大的降幅。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在接受本网采访时也称,一线城市房价将会有大幅的回落,而中小城市的房价仍较平稳。“国十一条”政策只能暂时性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想持久稳定房地产市场应该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增加保障房、普通商品房的供给。为了扩大需求多元化,也应增加高端房的供给,这样才有利于社会再分配,统筹兼顾。

  而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控股集团董事长黄文仔表示,今年广州房价有回落的迹象,调低10%—20%,完全有可能,他并不认为现在房地产有多大的泡沫。21世纪不动产则认为,在二手房降价、金融部门收紧信贷的压力下,部分开发商、部分在售楼盘,将不得不以打折或变相打折的方式降价,以回笼资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