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二月CPI将现短期高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1日 11:45  新浪财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交行金研中心)

  一、CPI继续上涨、PPI加速回升

  CPI继续正增长,同比增速略为放缓。在去年底CPI大幅回升至正增长后,2010年初CPI继续上涨。1月份CPI同比增长1.5%,与去年12月相比,同比小幅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升3.7%,拉动CPI上涨1.2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2.5%,拉动CPI上涨0.35个百分点。CPI继续上涨主要是因为1月份前半月季节性低温气候和北方暴雪引起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结果。随着1月份后半月暴雪严寒天气因素的逐渐消退,食品涨价对CPI的拉升作用减弱,加上09年1月春节效应导致的同期较高基数,今年1月CPI同比增速没有继续上月大幅扩大趋势,而是略作停顿。

  PPI增速继续大幅扩大。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大幅攀升势头,同比大幅上涨4.3%,比去年12月扩大2.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继续正增长8%。这主要是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的国内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影响。1月份,商务部公布的有色金属、能源等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3.9%,环比上涨3.5%,较上月分别大幅提高4.8 与1.8 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PPI 走势,1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直接推动了PPI大幅上扬。此外,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形成的正翘尾效应也推动了PPI大幅上涨。1月份翘尾因素推升PPI3.75个百分点。

  二、上半年物价处于上升通道,二月将现短期高点

  1月份过后,CPI、PPI增速将明显提高,近期总体物价水平将呈现继续回升态势,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经济持续回升与良好的货币环境仍是主导物价持续上涨的两大基础性因素。当前经济重回上升周期,一季度产出缺口有望修复,总需求持续扩张将主导物价加速上行。同时,2010年货币信贷将平稳增长,较为宽裕的整体流动性对物价的推升作用也将在2010年内逐步体现出来。二是食品价格继续上升将带动物价整体水平上涨。未来仍有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和2月份春节因素叠加,将继续推动食品价格上涨。同时,未来小麦和稻谷等农产品收购价格将继续提高,并将高于今年的收购价格,这为国内粮食价格的长期趋势奠定了基调。三是非食品价格存在一定上涨压力。近期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居住类价格以及交通通信类价格的稳定上涨将对CPI构成一定上涨压力。四是翘尾因素正效应助推物价上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作用下,CPI正翘尾因素未来将明显上扬,并在6、7月份达到2.1%的峰值,而同期基数变化对2010年PPI的影响更大,2010年PPI翘尾因素将呈明显前高后低走势。五是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趋势未变。全球经济复苏及可能的供应短缺将导致明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外汇占款持续增长将推动货币供给的增加,这将通过贸易和货币两大传导途径持续加重明年国外输入性通胀压力。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未来CPI、PPI将继续快速回升。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和春节因素影响,未来几个月物价可能呈现较快上涨,CPI单月涨幅有可能越过3%,短期高点将现。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并在政策及时的调控下,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4%之间,PPI同比涨幅在4%-4.5%之间。2010年总体通胀水平将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

  三、加强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防止物价水平出现超预期上涨

  当前物价运行呈现持续上行趋势,近期天气因素引起的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扬以及整体流动性依旧宽松可能会导致未来通胀压力持续超预期增长。对此应当高度重视,灵活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提前阻击通胀压力超预期放大。

  首先,当前要及时回收过剩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是一个渐进的调整过程,不宜迅速大幅收紧。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仍应首先担当主要角色,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可小幅上调。利率政策的实施则将根据美国货币政策、国内物价、经济增长及资产价格等综合考虑而决定,如在CPI连续两三个月超过4%时可以考虑升息。信贷投放要通盘考虑,加强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等渐进方式来把控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行政手段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对物价的短期调控。例如,加强对主要商品供求关系和价格情况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建立重要商品储备,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防范供求关系逆转;在一些领域实施物价管制以及种粮养猪补贴、打击囤地行为、审慎出台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方案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